风和日丽,桃花盛开。蜜蜂嘤嘤嗡嗡飞舞在花丛中,阿诚的鹰嘴桃园里热闹起来,有不少前来赏花的游客穿梭在花丛中拍照、拍小视频。阿诚抽了个空,背着女儿妮妮爬上桃园附近的的小山,登高望远,也让女儿好好看看自家的“桃花源”。
2008年女儿出生,为了迎接这个和奥运会一起到来的“福娃”,阿诚给女儿取名妮妮,希望女儿一生幸福安康。然而,老天似乎和阿诚开了一个玩笑,孩子竟然是患有先天疾病。为了给孩子治病,从此他和妻子带着女儿走遍广州、北京、上海各大医院,看病欠下几十万元的债。此后,夫妻俩一边在外打工,一边带着女儿求医问药。艰难的时候,他和妻子一天才能吃一顿而且还是共吃一份盒饭,吃不饱就只加一份米饭。
2015年春节回家,村长和广州来的驻村干部黄书到家来慰问。阿诚这些年一直在外带着孩子求医问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值钱的东西就是结婚时买的洗衣机。父母留下的老屋透着一股霉味,昏暗的灯光,把阿诚一家三口的脸色照得更是蜡黄,长期的营养不良,夫妻俩面色都不好。
黄书和阿诚推心置腹地聊了一个早上,黄书走的时候和阿诚说了一句,这样长期下去不是办法,要另做打算,想好了要怎么做或是需要他做什么,都可以随时去找他或是给他打电话。
黄书走了以后,阿诚想了很多。孩子一天天在长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病要治愈康复很难,但是生活还得要过下去,如果还这样继续下去全家人都过不上好日子。晚上,阿诚和妻子商量:“治不好病,但也要让孩子过好一点,全家人过上好日子。不出去了,留下来,看做点什么。”妻子同意阿诚的想法。
做什么产业呢?阿诚想起河源的一个亲戚种鹰嘴桃致富,而且妮妮最爱吃的水果就是桃子。对,就种鹰嘴桃。种桃子,地不可少,阿诚家里的地不多。阿诚把这事和黄书说了,在黄书和村长的协调下,和村民流转了15亩土地。要签合同时,有几户村民反悔不愿意流转土地,加上自己家的地,一共才有10亩地。种还是不种?当过兵、打过工、吃过苦的阿诚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韧性,他决定先用这10亩地试试。
春华秋实,两年后,鹰嘴桃实现量产,阿诚赚了一笔。当年改主意的农户又找上门来,要求流转土地给他。阿诚痛快地答应,扩大了种植面积,一共种了30亩。黄书也找上门来,说要阿诚带着村里的几户贫困户一起种。阿诚二话不说答应了黄书,不仅给那几户人家送去果树苗还手把手地教。
有人说:“别人都种了,你就不好卖了。”阿诚笑着说:“当年我困难的时候,那么多人帮了我,现在我帮帮别人也是应该的。再说了,咱的桃子又大又脆又甜,不愁卖不出去。”能卖好价钱,除了桃子品相好,阿诚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诚实守信。
人如其名,阿诚真如名字里的“诚”一样,把“诚信”二字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有人问,“你这桃子打农药吗?”阿诚实话实说:“一点药不打确实不行,对果子的成长不利,我请教了专家,只在套袋前打一次,用的是比较好的生物制剂。”卖桃子的时候,阿诚更是出了名的守信。一次,有位顾客收到桃子发现箱子里有一颗坏了,在微信上给阿诚发来图片。阿诚二话不说,直接补寄了一箱。弄得那位顾客很不好意思,就把阿诚的桃子向亲戚朋友四处推介。
阿诚在手机上看到一则短视频,了解到果树认养的做法,决定仿效。每年三四月,顾客可以认养一颗果树,挂上标识,保底收获40斤桃子,每棵500元,果树由阿诚代管,当季收获的果实全归顾客,由阿诚摘下快递出去或顾客前来采摘。桃子熟了,阿诚还搞些吃桃比赛的活动,他家的桃园吸引不少珠三角的顾客前来体验。
在阿诚的桃园带动下,村里有人开起了农家乐、民宿、烧烤园,好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争相回来创业、就业。加上政府新农村建设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把原来那个“穷得鸟不拉屎”偏僻山区变成了城里人休闲度假的“桃花源”。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珠三角的客人都没有来赏花,村子里也冷清了许多。阿诚也开了一个抖音号,把桃花盛开的视频发上去,让他的粉丝们“云赏花”。阿诚准备去桃园路上碰到去农家乐了解复工复产情况的黄书,两人一见面总有聊不完的话。黄书在阿诚他们村驻村快六年,大家都已经把黄书当成一家人。
黄书鼓励阿诚,疫情总会过去的,困难只是暂时的。阿诚却信心满满的说道,放心吧,桃花开了,离收获的季节就不远了,小康路上我们一个也没有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