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什么要逼死支付宝?主要来自于危机意识。
现在支付手段已经是支付宝和微信的天下,尤其是支付宝,未来更是支付宝的天下。马云爸爸前段时间说了,以后现金会消失,未来是刷脸的时代。另外阿里也正在筹划建银行。
银行已经out了,无论是理财产品还是支付手段,都已经被互联网金融冲刷地体无完肤。试问,现在市场的消费主力军——80/90后愿意刷卡支付,真的没多少。
类似于支付宝的这种移动支付多方便,扫一扫便可。而银行卡,墨守成规的方式,刷卡,等单子出来,再签字,繁琐。
最近这段时间银行动作不断。
1、利率不断上升,也有其中一部分原因,银行没有钱,钱都不存在银行,所以要提高利息。
2、四大行与百度、腾讯、京东、阿里合作,想通过大数据,做科技金融。
银行如果不转型,成为移动支付的一员,估计所有银行就会在5年内被淘汰,早转型,早得救,现在的趋势就是65岁以上的人还在通过银行,现金消费,而60岁以下的都开始了移动支付。
微粒贷,借呗,花呗,都巨额吞噬信用卡的消费。所以不转型,5~10年内,银行可能被边缘化,就如BB机一样 成为历史。其实很多绑卡交生活费用,水电费等,在网上都可以用了,如果以后发工资也通过支付宝,那么银行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接入移动支付,医院,商场,停车场,水电。如果全部转到移动支付,那么就是银行的末日了。
这已经充分说明,银行原有的模式被逼得走不下去,不创新、不跟上移动端的趋势,未来会走得很艰难。
那银行打压支付宝,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
1、支付宝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使出了微信,也难以撼动他的位置,更何况还有余额宝做后盾,最近余额宝收益率也在涨。所以就算四大行全力改革,赶上支付宝的步伐,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弄不好都没有可能。
2、支付宝和银行其实是“连体婴儿”,支付宝需要依仗银行,银行毕竟是“亲妈”生的。如果银行真要对支付宝不择手段的话,支付宝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当然,暂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2010年底之前,支付宝的资金渠道是网银,充值消费转账还款,都是网银,结果发现成功率太低,只有60%-65%,这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显然不利,可是,银行大爷就这水平了呀。。于是乎,支付宝研发了快捷支付,打通了一条直连银行的专线,这条专线不涉及网银的很多重业务,只攻支付,这也是为什么大量小银行没有网银,却也能开通快捷支付的原因。
快捷支付上线后,支付成功率达到95%,而且,资损率1/10万,比网银的1/1万还要好(网银支付需要发生一次页面跳转,容易被病毒攻击),应该说,是一款很成功的产品。
这个产品能够两三年之内发展成主流(双十一1.88亿笔交易,快捷占到55%),因为用户喜欢,商户喜欢,银行,其实也喜欢。2010年底上线,2011年6月,支付宝快捷支付就接通了120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数字说明问题。
银行为什么喜欢,因为快捷支付对银行是没什么损伤的,支付宝从商户端收取费率,然后和银行分钱,对于银行来说,有钱赚不说,还减少了柜台压力,左手吸储右手放贷的好生意也不会因为快捷支付受丝毫影响,利差吃得依旧妥妥的。
所以,四大行此次针对的绝对不是快捷支付本身,他们看不惯的是让他们资金成本抬高了的余额宝,是正在筹建中的阿里银行。损失点网络支付费率和用户体验算什么呀,延缓利率市场化进程才是正事好吗!
从现在看银行没有能力逼死支付宝,有能力的只可能是银监会。银行做的更多的是限制和围堵支付宝发展。支付宝再牛也只是银行这颗大树上开出的一朵绚丽的花,银行如果全部封杀支付宝,支付宝将无立足之地。随着全世界无现金的潮流趋势,以及支付宝对无现金化的巨大贡献和影响力,中国不可能扼杀支付宝。
随着建行宣布与支付宝深入合作,是国家政策认可的信号,意味着不久将来支付宝发展在国内发展道路将更加平坦。只有银行这棵大树不断的给支付宝这朵花营养才会结出甜美的果实。
银行也能监督支付宝健康发展,彼此合作可以在安全、信息、效率方面大大提高并且降低成本。只有这些数据积累后才能推向全世界。
其实银行跟支付宝一直是和谐相处,只不过其下属宣传余额宝货币基金时用了让人误导的方式,其实但凡学点金融常识和跟理财经理多交流都会知道银行保守理财从货币基金开始做起。
随后经过一系列互联网的演变,余额宝被广泛年轻人开始接受,毕竟以前银行货基申购有费用也有最低投资限额,同时收益不可直观看到,余额宝只是把收益直观显示变拢获了很多人心,因为看起来安全。其账户险的误导,明明只保操作风险,却因为宣传的小伎俩成功让广大使用者理解为即便投资赔了有保险我也不必怕,这也是成功一点。
至于银行有没有怼支付宝,这个并没有,如果真干,只要关闭端口,对客户不负责,你钱也别回卡里,取不上现金,使用者大量挤兑,支付宝就会自乱阵脚,毕竟阿里又贷了不少钱,而且现在自己的银行发卡量有没有?!
最后也提一句,听人说,阿里在下一盘大棋,赢则被政府收编,输则全盘皆输。银联的兴起也是私下为了分化支付宝未来可能的风险,并不属于竞争,只是分担非忠实客户,将其尽量转嫁到更安全和监管有度的平台。再啰嗦下,我记得阿里等很多大型企业似乎注册地皆不在中国,那么意味着它有可能逃避了很多该给国家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