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人生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被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会觉得寒冷。”
两个人越是熟悉,看到彼此的缺点就越多;没有人喜欢自己的缺点被别人发现。走得越近,就越容易干涉对方的生活,从而越容易让彼此受到伤害。
表妹在创业初期,由于信心不足,很多事情没法很快就下决定。她的闺蜜在身边不断催促她行动,有时候甚至不经过她的同意直接帮她拍板做决定,让她深感无奈。
有次甚至在好友群里直接坦言表妹能力不行,如果没有她在旁边帮忙,表妹很多事情都做不好,这直接惹恼了表妹。
表妹认为闺蜜干涉太多,她的事业凭什么让别人来指手画脚,而她闺蜜也觉得得委屈,她把表妹当成自己的妹妹,这么做都是为了她好,她还不领情。两人发生了争执,最后不欢而散。
再好的朋友,也要懂界限。
三毛曾说:“朋友之间再亲密,也不要失去分寸感,自以为很熟悉,结果反生隔阂。”
朋友之间,闲时聊聊天谈谈心,偶尔聚一聚,平时各过个的,有事帮个忙。适当保持距离,拥有各自的边界不随便插手别人的生活,并懂得适可而止,这样相处起来才会让人感到舒服。
再亲的长辈也需要尊重小辈的生活和决定,而不是横加干涉。
朋友的小姑子,今年26岁,在校读研。过年回村,家里亲戚们都在闲聊,突然,有亲戚问她:“这个年纪怎么还在读书?打算找什么样的工作啊?”
小姑子礼貌地回复,称自己毕业后还不打算就业,打算继续读博。
亲戚一听这话,立马摆出一副过来人的姿态,说:“你都二十六七了,年纪不小了,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我们像你这个年纪,孩子都会走路了。听姨的没错,赶紧找份专业对口的工作,结婚生子才是正事!”
她本想反驳,但想到两人三观不同,便寥寥几句敷衍过去。
在生活中总有些人总喜欢把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强加在对方身上;以是“为你好”的名义,来强迫别人走她认为对的路。干涉别人的生活,指导别人的人生。
然而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立场不一样,观点不同,喜欢的东西也会不一样。你认为对的好的东西,在别人眼里不一定合适。强加干涉别人的生活只会引来对方的反感。
保持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曾国藩曾说:“与人相交,疏疏落落。”
过分的热情会给别人带来负担,恰到好处的冷淡,更容易让人感觉到舒服自在。
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对人对事,既过分热情,也不过于冷淡。
每个人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安全距离,不越界,不仅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礼貌和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