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一个问题,只有当它被提出来时,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了。”在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青年干部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既认识到发现问题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又认识到发现问题对判别方向、预估风险、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动性。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青年干部要在学习实践中勤于发现问题。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此为导向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深学深思深悟中发现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自身在执行层面的工作加以思考,从历史与现实、局部与全局、现在与未来、国内与国际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贯通中发现所处区域、领域、行业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围绕工作起步中面临的困难、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阻力、工作落实后产生的矛盾,从体制机制层面、政策制度层面发现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从工作谋划层面、工作方法层面、工作执行层面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立足学习实践,把发现问题作为推动工作开展、提升工作质效的有效途径。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青年干部要在求真务实中敢于发现问题。要本着“有问题”不是自我否定、不是自我“揭疮疤”的态度,出于对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工作负责的“公心”发现问题,摒弃“家丑不可外扬”、“报喜不报忧”、“多栽花少栽刺”等得过且过的想法,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要敢于直面矛盾,不仅要发现下面存在的问题,也要敢于发现上级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发现别人的问题,也能敢于发现自己单位、自己身上的问题;不仅要发现表面的问题,也要敢于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发现的问题不能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是要敢于直击要害。要敢于打破“思维惯性”,认识到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摒弃“原来就这样做”、“人家都这样做”、“书上就这样写”等固守常规的惯性思维。既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也从工作的不同阶段发现问题;既从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工作中发现问题,也从已经取得成效的工作中发现问题。立足求真务实,把发现问题作为化解矛盾、破旧立新的有力武器。
“一深入就具体,一具体就深入”,深入是具体的前提,具体是深入的体现。青年干部要在深入具体中善于发现问题。要以调研的深入推动发现问题的深入,真正做到铺下身子、沉到基层,直接接触群众,掌握来自基层、来自实践的第一手材料,确保问题的依据是“第一来源”、“最可靠来源”,确保问题的指向是基层的具体矛盾、群众的具体需求,防止闭门造车、主观臆断、以偏概全。要以思考的具体推动发现问题的具体,要基于对政策法规和工作程序、要求、方法的深入掌握发现具体问题,从事物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改革方向等多个维度的具体演进中思考问题的成因、现状和后果,发现并提出有具体事例、具体情况支撑的问题,防止“从抽象到抽象”、“从问题到问题”。立足深入具体,把发现问题作为填补政策制定与基层实际“空白点”、打通安排部署与具体实施“症结点”、找准上情下达与下情上传“结合点”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