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到探清水河的大莲,中国漫长封建历史不乏爱情悲剧,对女子而言,个人意愿如若无法实现,死是最普遍的下场,纵然凄惘,但实属常见。但我们不若细细思考,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了吗?
看起来似乎是社会性的必然结局,其实不然。纵使时代如此,对女性的束缚条框确实繁杂,但社会背景下不同的抉择决定了个人的命运。愚昧的时代中女子面对爱情上的艰难,走投无路以死明志者大有人在,何其不幸人命仅如草芥,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绝果断至今仍在闪耀着光辉。
在古代文学中,情事之于女子往往用来暗喻政治之于官场中人。由此推广来,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不可小觑,幽暗昏惑难酬壮志,国家不幸而诗家幸,时局动荡方显英雄。但对于个人而言,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头脑而随波逐流,我们总握着对自己生命负责的舵。同样不被时代认可,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司迁却忍辱负重以生践志;同样经历安史之乱,李白有“不忧社稷倾”的慷慨,杜甫却是“北望伤神坐北窗”的担忧。并无优劣之分,但站在命运的交叉口,抉择不同,命运亦是大相径庭。社会纵有鬼斧神工之力亦无法将每个人的命运复制“批量生产”,命运之船离岸时,浪潮和风总想将你带到它所希望的某处,但只要手掌着舵,目的地终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