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周开始,生活本简单,却因着活动与阅读而充满色彩,今天读到种新的称呼,故事如下…
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饿死在台城。
临死之时,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一手提拔,于他还有救命之恩的侯景会置自己于死地。
要是萧衍再多活一千多年,翻看码头哲学大师霍弗的《狂热分子》。他就会知道,自己碰到了社会上的畸零人。
畸零人:是指因为缺乏才干,或身心上有不可补救的缺陷,故而无法达成生平愿望的那些人。
最近在读狂热分子这本书,知道了一些名称,有些话语对心里的冲击非常之大,不知道谁有同感……如下文
当个体融入群体后,很容易丧失自我而成为群体中的一部分,聚在一起的群体可能会产生一种集体性的狂热。“投身于群众运动的是一些永久性的畸零人,他们出于某些原因觉得自己的生命无可救药地失败,因而盲目投身于某种神圣事业,好让个人的责任、恐惧、缺点得到掩埋。至于投身的事业是政治也好,是宗教也好,是共产主义也好,是法西斯主义也好,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那是一种有效的运动,可以使他们忘记自己就好。
那是不是可以定义很多革命前辈,是畸零人,我也觉得这样定义有点早,但是在我查询了一些资料以后,确实是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这是中国历史的荣幸,还是什么,但我却是肯定他们带来的成果。世间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但是要以这样一个说明代替他们的伟大成绩,突然觉得有一种麻木的,身体都被掏空般的徒劳感。因为一想到那些为革命或者信仰奋不顾身的前辈,不是历史的伟人,只是因为自己
是的,这类人的教育是缺失的,是不完整的,让人否定自己,如下教育方式
一些家长用阴郁、愤怒的沉默教训小孩,时不时升级爆发成冗长的令人无助和毁灭性的斥责,你常常将孩子说地一无是处。小时留下的阴影一直伴随成长,直到长大,如果有人冲着其发火,他会立刻觉得自己一文不值、全无是处,就像他们要用言语的刀把身上割去一块。导致每天都生活在这种恐慌的边缘。
上面说的是很多教育问题…无法建立自信,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好。这一代人在家庭教育上的不足导致情商等不完美的发育,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我在思考,自己是否有类似因为原生家庭原因、教育原因而留下的问题,愿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