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邻居家里同龄的孩子周岁庆典,邀请我们一家三口去,特意叮嘱我们穿着讲究些,因为请了专业摄影师。人家对孩子周岁的仪式感,超过了我对自己婚礼的重视程度。按照邻居的原话是,“孩子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也不能参与生日宴,你们能多拉人来,就多来。我们要给孩子办一个完美的生日庆典。目前预算已经超过万元。“
我们一家三口有一个共同点,自己不整仪式感,参加人家的活动,倒是积极,不仅吃吃喝喝不含糊,还专注于自己研究亲子餐厅各类游戏。我得承认,我玩的也挺high的。
一家三口跟仪式感相比,更重视“玩”这件事。当年我和孩子爸爸恋爱的时候,经常一起饭后暴走消磨时间,全城找美食馆子,在家做饭做一下午,一起做了很多无聊的事情,说很多无聊的话。可是独独是如何庆祝两人的生日,我一次都想不起来。今天给邻居家孩子庆生,我带的毛衣链是孩子爸爸送给我的礼物,可是说是礼物,却不是因为哪一个特别的日子而准备的礼物。只是他出差正好送给我的小礼品。
当别人有生活的仪式感时,我融入的很快,但是就是没有自己生活的仪式感。我不知道“生活的仪式感”是不是应该放到婚前必问的问题清单里。这是我缺失的一项。好在他也不在乎这一项。我们竟然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过来了。
结尾附上纽约时报上,美国的婚姻专家列出的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问题涉及了物质、生活方式、家族情况等类似于相亲常问条件,巧的是,我跟孩子爸爸在无聊的日子里还真的一一聊过。虽然真的触及现实时,我还是被打蒙,比如“我们婚前约定好,要两个孩子,主要由我们两人负责,而非双方父母负责”。我哪里想到,养育一个孩子已经足够痛苦了!
1、我们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主要由谁负责?
2、我们的赚钱能力及目标是什么?消费观及储蓄观会不会发生冲突?
3、我们的家庭如何维持?由谁来掌握可能出现的风险?
4、我们有没有详尽地交换过双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我们父母的态度有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会不会给足够的祝福?如果没有,我们如何面对?
6、我们有没有自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性需求、性的偏好及恐惧?
7、卧室能放电视机吗?
8、我们真的能倾听对方诉说,并公平对待对方的想法和抱怨吗?
9、我们清晰地了解对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吗?我们讨论过孩子将来的教育模式和信仰问题吗?
10、我们喜欢并尊重对方的朋友吗?
11、我们能不能看重并尊敬对方的父母?我们有没考虑到父母可能会干涉我们的关系?
12、我的家族最让你心烦的事情是什么?
13、我们永远不会因为婚姻放弃的东西是什么?
14、如果我们中的一人需要离开其家族所在地陪同另一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吗?
15、我们是不是充满信心面对任何挑战使婚姻一直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