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山西太原。补考时,大二学生小洋放在桌子里的手机被监考老师发现,小洋跟母亲留言“对不起,不要想我”后坠亡。
短短的一则新闻,令人心酸难抑。大二,也就是十八九岁的年纪。我想问的是,人生中,还有哪一段岁月比18-25岁更美好?还有哪一段岁月比18-25岁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年龄结束生命,是真正的“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真正的悲剧。
一个年轻、朝气蓬勃、生命力旺盛的小伙子,因为一点在往后的岁月看来也许根本微乎其微的小小过错,就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多么令人惋惜,对于其家人而言,又该是何等伤心悲痛。他往后的岁月明明可以拥有一片大海啊,为什么在这时候因为丢了两片贝壳就想不开了呢?
“年轻”与“犯错”是如影随形的。年轻,由于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都不够清晰,所以很容易就会犯错。也正因为年轻,才拥有更多犯错并改错的资本。回望过去,我们哪一个人不曾因年轻气盛、血性方刚而犯下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但是孩子,你一定要明白的是:年轻时犯错,是可以被原谅且最值得被原谅的。我们大可在吸取教训之后便对犯下的过错置之一笑,再回到人生的轨道上轻松上阵。再大的过错,也不值得我们用生命的代价去弥补它。
小洋的死着实令人痛惜,但也暴露出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如今有许多的中小学生和年轻人都严重地轻视了生命的价值,以致于各个轻生的新闻见诸报端,扎人眼球,刺痛着人们的心。
“14岁女孩玩手游充6万被发现后自杀。”
“北大女生疑遭男友精神控制,在宾馆服药自杀。”
“河南女生因家中贫困没钱买手机上网课而自杀。”
…………
这一个个新闻,令人看时心惊胆战,看过后又不住叹息。我也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在最美好的年龄里结束生命”更令人痛惜的事情。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的衣食温饱问题都已被解决了。这些孩子选择结束生命,也并非是因饥饿或寒冷而被逼到了生活的死角里。他们自杀的原因,在旁观者看来,是如此地不值一提。是的,他们只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被一些很小的事情遮住了双眼,以致于钻起了思想的牛角尖,忽视了更为远大的未来。
说到底,我们的孩子还是不够坚韧,不够“皮糙肉厚”。这其中,是否也反映了我们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中,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孩子太好了。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多的家庭也只有一两个孩子。因此,我们都想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最好的。
吃的穿的不能比别的同学差、上贵族学校、请最好的家教老师、周末报满一堆的兴趣班技能班……
父母疼爱孩子,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常常忽略的是:我们理解的爱,与孩子所需要的爱,也许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在我们看来,经济上的付出、物质上的给予,也许就是爱的体现。但在孩子看来:父母对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的尊重以及适度地放权、适度地给予自由,才是爱。当我们想要给孩子提供最多的爱时,不妨回过头去想想,我们自己在童年的时候,最渴望得到什么,别忘了,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一个童年。
除了爱,我们也应在孩子做错事时给予他相应的惩罚,因为他迟早要步入社会,而社会,本就不是事事令人顺心的,所以应该让孩子知道:受挫是必然的。
另外,目前优质的教育资源确实比较匮乏,所以家长们孩子们为了争夺这些教育资源都很拼。
“你只要读好书就行了,其他别管。”
“作业做完了吗?没做完啥事儿都不能做!”
“考上好的大学,就什么都不用愁了。”
我在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唯学习论”“唯成绩论”直至今日仍然大行其道。然而,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学习成绩,也许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重要。考上好的大学,只意味着你的学习能力比别人更好一些。但是,要真正地在社会上成一番事业,要考验一个人的情商、胆量、综合分析能力、对自我与社会的认知程度……绝不是靠一个“学习能力”就可以的。
再者,“学习”这事儿也并不意味着困于幽室之中,钻研各种死的理论,背各种的长篇大论……学习,也要求孩子出到社会上去,睁眼看世界。
就拿语文这一科来说,写作文,很多时候就需要学生写出自己对社会的独到见解。但大部分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第一反应就是:没素材,不知道写啥。这其实真的不能怪学生,试想,一个整天埋头刷题的学生,又怎么可能写出鲜活的事件,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想?
让孩子走进社会,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艰辛,让孩子明白社会艰难的一面,同时又告诉他:人生的强者,就是那些在看清生活本质之后仍然热爱生活的人。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坚韧的,“皮糙肉厚”的,人格健全的孩子。
但愿从今以后,中小学生轻生的事件永远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