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子相处
与朋友聊天,说到儿子经常会发脾气打人,我的应对方式是严厉的批评加打手心,常说的口头禅:“刚刚是哪只手打人的,伸出来”。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他体会到被打方的感受从而改正。但事与愿违的是,他常常用嚎啕大哭和几个小时对我的嫌弃来应对,然后就是继续打人,唯一有变化的是不再打我了,和我的亲密感也因此减弱。刚开始我不以为然,慢慢地,我也在想,是不是这样的方式有问题。
体验
朋友听后邀请我和她一起玩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我扮演我的儿子,她来扮演我。听上去就有点烧脑,还没演,我就已经很有感觉了,知道接下来可能会是什么心情。演完后,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把孩子的无助、惊吓和委屈。感受到一个两岁孩子在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情况下妈妈的不理解、呵斥及暴力能带给他的无助感有多强。我们常常要求孩子要听话,可曾想我们是否有真正的尊重过他们、倾听过他们。
第二个游戏,我依次扮演了石头、泥和树,她扮演推我的人。游戏中,石头坚硬,要么推不动,要么推很远。泥柔软,一推即倒。树坚韧,不容易推到。
很多时候,我们与孩子相处时都是在扮演着石头或泥,要么很严厉,不轻易让步,但大矛盾后妥协的还是我们。要么是泥,毫无原则的宠溺。对教育孩子来说,这两种方式多少都会产生后遗症。因此,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像树一样柔韧而坚定,不放纵、不苛求、不轻视却又讲原则。
“孩子其实是很好沟通的,只要用平等的角度和方式”朋友的话让我陷入沉思,这又让我想起一个领导曾说过的一番话:“我女儿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打过,没有哪个被打的孩子心里面是服气的,暂时屈服是因为他们害怕、力量有限和没有办法,若不信你可以回想下自己小时候被打时服过吗?”
践行
今早再次面对儿子的坏脾气,去幼儿园马上就要迟到了,可他却拿着贴画玩儿个不停,怎么说都不听,这个过程中,为了践行平等、尊重的教育方式,我用了三招。
1.时间约束:
“我们再玩几分钟?”
“2分钟”
2分钟后,约定失败,依旧不肯走、不听话、不认账。以往在这种时候,我已经爆发了,肯定不管他想不想,就直接按照我的意愿去做。这次我忍住了,换了第二招。
2.约束数量:
“你告诉妈妈还要再贴几个?”
“1个”
结果,依然失败,再次忍住了爆发,急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和平解决呢?瞬间,思路通了,不就是喜欢贴画,为贴画不走么,关键点在贴画。
3.聚焦关键
“那我们把贴画带到幼儿园去玩好不好?妈妈给你放书包里”
“好”
办法奏效,开开心心的和我们去了幼儿园。瞬间成就感爆棚,就像跨过了一个坎,成功晋级。兴奋之余发现和孩子之间,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商量和解决的,我们总能找到更好的处理办法。
迁移
在职场,自己是个地道的工作狂,也常常把工作和学习带回家。高效、性急是我的特点,所以对孩子也是这样,特别急。
前两天无意间在一张明信片上看到一句话:“你做一件事的方式,就是你做所有事的方式。”我们对待家庭和工作,对待家人和同事的处事方法是会相互迁移的。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我们有些方式不一定同时适用于职场和家庭,尤其对待孩子,要避免职场那一套。
曾听到周围有些全职妈妈跟我说过“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很多东西。”现在也初有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