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伟大的小说,最终都会指向一个方向,虚无。所有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果,梦碎、人亡。
《了不起的盖茨比》几乎是我读过次数最多的书,前后一共读过四遍。每读一次,我都更爱这本书一点,尤其故事开头和结尾剧烈的对比反差,以及文章字里行间细腻的优美的语言表达,加之故事本身的凄凉之美,实在让人心动。
我深爱这部小说,也与村上春树有关。在村上许多作品中,他都提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海南出版社出版的邓若虚的译本中,更是加入了村上的一篇长篇导读,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这部作品之美。
村上春树说,“如果让我‘举出迄今为止遇到的最重要的三本书’,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就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倘若只让我从中挑选一本,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起的盖茨比》。”
看到这篇导读之前,我已读过一遍译林出版社刘峰的译本,当时并没有细品,并没觉得这部小说有多好。在第二遍读邓若虚译本的时候,我一字不漏地仔细读了一遍,发现了许多之前忽略的细节,读完之后,我又将两个译本重新对比阅读了一番,更喜欢邓若虚的译本。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评价为“名流文学史的杰作”,被美国高中选为必读书目,每年的销量达到数十万册,这都是菲茨杰拉德身后的事情了。他“想写一部不朽的长篇小说”的愿望终于实现,只是很遗憾,他在世时没能目睹这一景象。1943年,他在一次回忆中这样说道:“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那几个月是我最纯粹地保持着艺术良心的时期。”
在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刘峰译本的封面上,印着菲茨杰拉德写的一句话:“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那个时代究竟什么样?看完《了不起的盖茨比》就会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映衬着整个社会。
我十分喜欢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两部分,尤其结尾,越读越有味道,也越读越孤独。我并不喜欢孤独,但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孤独,意味悠长。
在故事开始,作者花了很大篇幅描绘了“酷似诺曼底的某个市政府”的盖茨比家的盛况:
“夏天的每个夜晚,我的邻居家都有音乐声传来。在他幽蓝的花园里,那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和繁星间穿梭。……到了周末,他的劳斯莱斯就成了公共汽车,从早晨九点到深更半夜不停地往返,接送城里的客人。而那辆旅行车也像一只敏捷的黄色甲壳虫疾驰着去火车站接所有的班次。每逢星期一,八个佣人外加一个园丁,要用拖把、刷子、锤子、修枝剪辛苦干上一天,来收拾前一晚的残局。”
而结尾,却是与开端全然不同的两种场面。在盖茨比的葬礼上,门庭若市的场面不在,除了尼克和盖茨比的父亲,以及猫头鹰眼的男人之外,“压根没有人来”。文中有一段对话颇具讽刺意味:
“我没能赶到他家去。”他说(猫头鹰眼男人)。
“其他人也都没去。”
“真的!”他吃惊地说,“天啊,我的上帝!他们以前可是成群结队地去。”
他摘下眼镜,又里里外外擦了擦。
“这个家伙真他妈可怜。”他说。
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女人造成的。盖茨比拥有这一切,是因为这个女人,失去这一切,亦因为这个女人——黛西。
年轻的盖茨比一穷二白,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爱情,使尽各种手段终于成了“上等人”。盖茨比之所以买下这幢豪宅,就是因为他深爱的黛西就住在海湾对面。尼克从中西部来到东部定居后,第一次看见邻居盖茨比的时候,就发现盖茨比正站在月光下的草坪上望着遥远码头边闪烁的一盏绿灯。那正是黛西家的方向。
后来,在尼克的帮助下,盖茨比终于和黛西见面了。黛西第一次来到盖茨比家的情景,我记忆尤深——
黛西用她迷人的低语称赞着眼前的一切,称赞天空映衬下中世纪建筑的轮廓,称赞花园里长寿花沁人心脾的香气,山楂花和梅花泡沫般的清香,还有吻别花淡金色的味道。走到大理石台阶前,看不到衣着显眼的人在门口进进出出,也听不见喧闹的声响,只有鸟儿在树上歌唱,这种感觉还真有些奇怪。
看过房子之后,我们本来还要去看看庭院、游泳池、水上飞机和盛夏的繁花,但在盖茨比的窗外,雨又下了起来,于是我们三个人站成一排,眺望着水波荡漾的海湾。
“要不是因为有雾,我们就能看到海湾对面你的家。”盖茨比说,“你那边码头的尽处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
这一次见面,盖茨比无比开心,然而,菲茨杰拉德却在这里埋下了深深的伏笔——那盏曾经“通宵不灭的绿灯”被漫漫雾霭所阻隔后遥不可见,正预示着盖茨比的梦想即将幻灭。
在整部小说里,那盏绿灯意义非常,它在小说发展的重要时刻出现了三次,前两次出现,上文已经分别表述,而绿灯最后一次出现在小说的结尾。盖茨比死后,绿灯再一次出现,“盖茨比一生的信念就寄托在这盏绿灯上,这个一年一年在外面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未来。它曾经从我们身边溜走,不过没有关系——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个美好的清晨——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在盖茨比短暂的一生里,他爱过,付出过,但这一切却都是泡影。正如文中的一个片段所记录的那样:
(黛西撞死人后躲在家里,盖茨比在门外守着她)他把两手插在上衣口袋里,然后急切地转身继续观察那幢房子,仿佛我的存在破坏了他神圣的守望。于是我走开了,留下他站在月光里——守望着虚无。
在小说接近尾声的时候,作者又描述了这样一段话:
(盖茨比临死前的那个晚上,临别时,尼克想起了三个月前,第一次来到这幢豪宅的那个晚上)当时他的草坪和车道上挤满了人,各个都在揣测他的劣迹和罪行——而他站在台阶上向他们挥手告别,心中隐藏着永不磨灭的梦想。
在此之前,我从未理解小说为何叫做《了不起的盖茨比》,因为我不知道盖茨比之伟大在何处。而当我将这本书读完第三遍的时候,读到了这句话,突然明白了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无论世界多么黑暗,无论人们多么丑恶,他依然执着前行,为了梦想,为了爱,付出所有。
直到临死前,盖茨比始终没有等到黛西的电话,其实他本人也并不相信会有电话来,他已经不在乎了。
“如果真是如此,他一定是觉得已经失去了往日那个温暖的世界,为一个梦想空手了太久,付出了太高的代价;他一定是透过可怕的树叶仰望到一片陌生的天空;他一定感到毛骨悚然,当他发现玫瑰石多么丑恶,而阳光照在刚刚露头的小草上又是多么残忍。这是一个新世界,物质的世界,没有真实可言,可怜的鬼魂呼吸着空气一般的梦想,四处飘荡……就像那个灰蒙蒙的怪人穿过杂乱的树林悄悄向他走来一样。”
相比之下的汤姆和黛西,他们不知生命的意义和爱为何物,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麻木不仁之中去,厚着脸皮让别人收拾他们的烂摊子,然后像所有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在金钱的铜臭味下继续生活。
我怜惜盖茨比,为盖茨比痛心,更可怜那个高高在上的“女王”黛西,她的生命里只有一个东西,就是钱。“这是她抑扬顿挫的声音中永不衰竭的魅力,金钱丁当的声音,铜钹撞击的声音……”
这一切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