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圈,近期最火的应该是致敬李宗盛的《越过山丘》。
高晓松拉来杨宗纬,在大哥生日前献上一首满满情怀的《越过山丘》,虽然我们不知道大哥喜不喜欢,但观众却很买单。
在歌曲发布当天,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就超999+,朋友圈被刷屏那是自然不在话下。
《中国新歌声》又花钱又找人又写本子,居然不如高晓松的一首歌热度流量来的快,暖叔真的想建议,下一季节目组请高晓松来当导师吧。
可《越过山丘》仅仅是靠卖情怀就火了?
没那么简单。
首先,卖情怀这种事一不留神就很容易翻车。像许多经典电视剧改编成电影,想靠情怀换票房,结果都是挨一顿骂。远的《武林外传》不说,近的像《大话西游3》,豆瓣口碑3.6。音乐圈中的,比较典型的就是好妹妹乐队,不知怎么的,情怀越卖越廉价。
反倒是高晓松,在卖情怀这件事上却是鲜少失手。去年他的那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以及早期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恋恋风尘》都是火爆一时,也捧红了老狼、朴树、叶蓓等歌手。
高晓松很明白,情怀要让人不反感,首先得在跟大伙制造情绪上的共鸣。简单来说,就是用大伙普遍会经历过的故事为素材,去强赋新愁。
《越过山丘》这首歌,虽然在通稿中宣传是致敬李宗盛的,在歌词中也多次套用了《山丘》的原词,但细细观察歌词,我们还是会发现里面的套路,还是关于前女友嫁给老王,朋友参加我的婚礼,我伤心我难过但我还是选择放手离开这些大家都熟悉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高晓松会认为这样的歌一定能火呢?毕竟市场上卖情怀的歌也不少。
因为高晓松知道,喜欢听李宗盛歌的人也随大哥一样渐渐迈入中年,在这个时期,沧桑是最能引起它们共鸣的。
所以,在整首歌中,高晓松还故意拉开了时间的长度,从少年到老年,让人一听就叹气呀。
再加上杨宗纬本来就很沧桑的嗓音,这简直是专为他们打造的。
然而,他们又是谁?他们当然是70后、80后甚至90后这帮人。
之所以这些消费群体会开始集体怀旧,是因为这两代人步入了生命的高压期:上有老下有小、还房贷、供车子、工作、升职、相互比较……纠结成一张无形的高压网,将他们压得透不过气来。
只有在怀旧中,他们才能抛开眼前的郁闷,体会到些许放松和愉悦。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越过山丘》与其说卖的是情怀,不如说卖的是中产阶级的焦虑。
当然《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是一模一样的套路。
但不能说高晓松这样做不对。
在这个时代,没钱是没法继续做音乐的,没流量没关注,做音乐大概率是亏的。当初高晓松和宋柯两人成立的麦田,已经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历史尘埃,又还有几人记得。
前几年,两位又兴致冲冲的跑去恒大跑去阿里做音乐,都是谈不上成功啊。
经历了这么多,你就能明白,早已两袖清风看淡世事的李宗盛为什么写的是是人生,高晓松写的却是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