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声音不记得》
【一部爱情片,有关抑郁症】
郭敬明打在宣传海报上的电影简介倒没错,只不过,这是一部消费抑郁症的纯爱奇幻脑残片。
先说说抑郁症是什么:
抑郁症,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病因10%来自遗传,25%来自生化,25%来自心理—社会。
其实,抑郁症的危害更多的来自于由此引发的并发症:记忆力减退,常独处,拒绝社交,负面情绪排解慢,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焦虑内疚感,睡眠障碍,自暴自弃以及长此以往引发的厌世自杀倾向。
而电影里的吉择,如果没有几次吃药的镜头,她也不过是个从小生长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里导致的心理负担重、生活压力大的不够阳光的可怜女大学生。远没有到抑郁症的地步。因为真正的抑郁症是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她被“强行抑郁”。
在原著里,女主并没有抑郁症设定。为什么电影要加?因为郭导是个商人。
不止抑郁症,失忆、性骚扰、奇幻元素、家暴、杀人、入狱……只要有社会热度的点,一锅乱炖,102分钟的电影,到头来,却什么都没入味。
可这些,足以通过只字片语的激烈片花把人骗进电影院。口碑差,评分低,但同期票房最高。这次又轻松破亿了。郭敬明的电影向来是失败而成功的。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像我一样曾经有抑郁倾向的人去看了这部片子,我想我们的感受都差不多,这部拿抑郁症当噱头的电影,没有体现出对这个脆弱而庞大的群体的关爱,没有。
因为它还是一部纯爱脑残片。
爱情,并不能治愈抑郁症。治愈它,靠的是药物+心理疏导+自己。这其中的心理疏导,除了专业的心理医生,也可以是打入病人内心令其完全信任的人事物,像黑暗中永不熄灭的光,提供安全感和心理支撑。药物也好,医生和强有力的心理支撑也罢,终究不过是辅助或途径,最关键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勇气和能力,是自己放自己一条生路。只不过,那些辅助和途径,大多可遇不可求,所以抑郁症才会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
说回电影。辛唐对吉择的关心,一开始的确是有目的性的——为了延长生命线安全回到母星。两人并非属于一见钟情型。但慢慢的,两人通过一次次直播,暗生情愫,开启了假戏真做的甜甜恋爱??尤其是辛唐发现吉择一直在服用抗抑郁药物以及在女子监狱门口得知病因后迸发出的同情,让他做出了留在地球的决定。而吉择在得知辛唐的身份和绑定后果后,在尉迟瞳的训诫下,也做出了用分手来保护对方的决定。
是不是看完还觉得挺感动的?可这种剧情线和爱情观是合理的吗?
我一直认为,给对方想要的,胜过千言万语的“我以为”。两个人不属于一见钟情,也不属于日久生情型,因为他们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只因为那一份刚刚萌生的好感,就可以自私的替对方做决定了吗?
如果辛唐没回头,凭借之前三个月让吉择获得的两次真正的快乐从而延长的生命线,他可以安全返回母星,解除绑定,甩掉这颗定时炸弹,是否还要回到吉择的身边,就会成为安全的选择题。而这边,辛唐决定与抑郁症再勇敢挑战一次,经过METC治疗,病情的确也有好转,两人再相遇,会不会是更好的结局?
如果吉择选择不放手,接受辛唐不离开地球的决定,两人就此绑定一生,获得温暖的吉择我想是朝着好的方向走着的,如果在辛唐的陪伴下抑郁症得以治愈,两人在地球上度过一生,无论走过多少年岁,也称得上是一段你情我愿的佳话。
走更理智的感情线或许还有可能冲淡观众“被抑郁”的反感,但郭敬明偏不,无论用了谁的作品,只要他做导演,绝对不会逃离“青春伤痛文学”的藩篱。高颜值的演员,或高贵或特殊的身份,奇奇怪怪的超能力,不合逻辑的狗血剧情线,纯爱无脑甜,车祸失忆背叛梗......最后给你一大锤,非得悲剧结尾。我承认他的文笔不错,可自从初中看了他的《夏至未至》、《爱与痛的边缘》、《悲伤逆流成河》的原著,我觉得他的三观是有问题的。所以《小时代》电影也不过看了几眼片段而已。
连青峰演唱的主题曲,也完全没有激起我的情绪。抱着去听歌顺便看个电影的态度,我看完了这部不能称之为作品的作品,没想到最打动的我的是吉择母亲唱的那首民歌和辛唐为了让吉择开心投其所好唱这首歌的场景,最起码这两个场景是真实的、合乎逻辑的,是感人的、着实让人感觉到温暖和治愈的。哦,还有尉迟瞳这个很符合我自己作品中角色之一的人设。
总之,《如果声音不记得》自诩对抑郁症的对焦,却从始至终也并没能真切的走进这一群体,电影所讲述的不过只是一个肤浅造作的爱情故事,而所谓的玄幻附加,更是不伦不类,让电影失去了能打动人心的真情实感,其胡编乱造,匮乏情感铺垫的剧情展开,只是让人所见创作者内里的空洞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