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陪育课程第六课

第六课作业

那天上课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事,开始上课时,我正好在外面办事准备回家,然后在车里一路听着课,等到了家,我把手机放在旁边继续一边听课一边做晚饭。当油烟机开启的时候,掩盖了上课的声音。那一刻我是有一些心理活动的。我一边觉得照顾家人是我的责任,一边又觉得自己没办法好好安安静静的上课,老公为啥不主动帮我。

我的测试结果是NP很高,它既是我的资源,又是我的问题。我在外人眼里,是温柔,善解人意的人设,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常常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内心有委屈感。

那天晚上,我为什么不直接和老公表达我需要他的帮助这个需求?那样,我就不是“贤妻良母”了。这么晚了,一家人都还在饿着肚子,我不做饭却要上课?我开不了这个扣,这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先他人,再自己。

但我内心又并非大爱无私,无欲无求。我自己的需求怎么办?当长时间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就会充满委屈感。最常说的话就是:我为你们,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你们却这样对我。

这句话很熟悉,因为是妈妈时常说的话。妈妈也是这样的人,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一定会先给孩子们,但是哪一天,我们惹她生气了,她就会“秋后算账”,说她怎么怎么付出,而我们又如何如何“回报”她,再加一句“白眼狼”。

照顾他人,满足他人的需求,会让NP型的人感觉到存在感和意义感。但是自己的需求未被满足时会有匮乏感,然后只好又回到他人身上,需要获得回报来平衡,否则内心就会委屈。

我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我想让家人和朋友都满意。我时常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做他们会怎么看我?”,我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胜过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对孩子缺少规则和界限。定了一个规则,常常因为自己的NP打破,让孩子觉得妈妈说的话不必当真,而我,因为孩子不当真,就一遍遍地说,变成了碎碎念。也常常打着爱的旗号,为孩子代劳很多事情,以此来满足自己的NP。当然,如果孩子表现好,我就会欣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而一旦孩子表现不好,我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我就会愤怒,委屈。打骂孩子后,内心又十份的自责,内疚,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陷在内耗中。

陈老师的课上说,要让这5个人都住在身体里,当总是NP的时候,就需要其他角色来平衡,比如CP,A。让PAC自由流动,而不是卡在某一个里面。

我的理解是这“5个人”没有哪个好或者不好,他们的作用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和平衡。

我的问题是,常常固守在“1个人”里面,不懂得变通,如果不行,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PAC不能自由流动。

上完这节课,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还可以这样做。身体里的每一个“我”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不同的情境下,可以派不同的我来处理,不需要被绑架在一个角色里。

陈老师说:没有一个方法适合所有人,也没有一个方法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不断试错,调整,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勇于尝试和改变。

觉察日记-第六课1

今天重新看了陈老师的加餐课,有了新的收获。

PAC模型的应用

看清自己

自我调整

人际沟通

合适的场景下,应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去沟通。

早上用电脑的时候发现鼠标不在电脑桌前,然后头脑里立马冒出一个想法:又是你们乱拿我的东西,你们总是拿了我的东西随便玩,不放回原位。没有鼠标,电脑操作起来好不顺啊,烦死了,一大早起来,结果事情没干成。心里这样想着,情绪也差了起来。等孩子们起床,又要说教一顿:你们谁拿了妈妈的鼠标?快点给我找出来。总是这样,什么东西都拿来玩,玩好了也不放回去。

在这件事情中,一开始是我OK,你不OK,鼠标不见了,肯定不是我自己弄的,一定是孩子们。然后我用AC应对,情绪也变得越来越不好。

如果切换到我OK,你OK。鼠标不见了,可能是我自己放在别的什么地方,不一定是孩子们拿的,也或者老公拿去用了。等他们起床后问一问,不要事情一上来,就惯性地认为是孩子做的,毕竟我没亲眼看见。用了A角色后,发现自己刚才的情绪渐渐平复,用手势操作电脑也没那么不顺畅。接着NP出来了,我这样“冤枉”孩子的次数蛮多的,内心有点小内疚,孩子们起床后,给个拥抱吧。CP说话了,事情都发生了,补偿也只是为了让你自己心安,你要长点记性,不要总是反省了,行动还是照旧。现在变成了你OK,我不OK了。这个时候内心沮丧,充满挫败感,觉得自己只会说,不会做。召唤FC,唱一首歌吧,我一笑而过,哈哈哈,我是人而不是机器,设定好了就不会改变。是人就会反反复复,有这么多的变化,做错了就承认错误,多错几次,才会找到正确答案啊。停止内耗,接纳自己后,内心变得有能量了。生活需要朝前看。

体会到了PAC模型的魅力,对我来说,冷静的时候,可以稍微灵活地运用,我的NP和AC很高,日常也总是在这两者中切换。这次觉察,把CP,A,FC也调换了出来,找到了不一样的感觉,很有意思,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思维模式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的,日常的练习,就是不停地打破旧有的模式,重建新的模式。


觉察日记-第六课2

经过玄关鞋柜的时候,看到那里凌乱地放了几双鞋子,头脑里立马冒出了念头:总是这样,鞋子不放进鞋柜里,明明就在眼皮子底下,每次都要我来收拾,替你们放。你们就知道玩,什么都不管,然后联想到作业写的不好,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我每天为你们做这么多事情,你连个作业都写不好,你就是这样回报妈妈的辛苦吗?

AC,NP这两个人在内心交战着,这是我旧有的模式。

CP出来一下:不就是鞋子没放进鞋柜里吗?用得着这么上纲上线的来一大堆吗?这些话说了那么多遍有用吗?有用的话,一遍就够了。专家说了,家里有个逆反的孩子,必有一个唠叨的妈妈,你以前嫌你妈妈唠叨,你现在不也成这样的人了吗?说什么不要重蹈你妈妈的覆辙,自己能做到吗?说很容易啊。

A快出来吧:你要是觉得乱,不喜欢,你可以把鞋子放进鞋柜里,你也可以选择不做。做是为了让自己觉得舒服,不是为了他人,没有人逼你,你是有选择的。如果你希望孩子养成把换下的鞋子放进鞋柜的习惯,可以制定出一些有意思的规则,而不是命令,指责。和他们多练习,并允许他们会反复,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你自己先示范,他们会看在眼里。你也可以和孩子沟通,告诉他们你的感觉,比如:妈妈看到鞋柜前乱糟糟的鞋子会很不舒服,妈妈希望我们家是整洁干净的,你们可以把自己换下的鞋子,放进鞋柜里吗?如果有时忘了,也没关系,妈妈可以帮忙提醒你们。我想,你们也会更喜欢住在一个整洁干净的家里,是吧。

FC:加入好玩的游戏,送鞋子回家。老大,老二你的鞋子迷路了,还没回家,它好伤心啊,一个人流落街头,快点接它回家吧。

我OK,你也OK,让PAC自由流动,自己有了一点点感觉了。


觉察日记-第六课3

昨天是母亲节,也是幸福的一天。

某先生说:昨晚给你送的一朵花,就是母亲节礼物哦。

前晚他骑车带着我们仨去兜风,来到湖边,他撂下我们去运动了,孩子们玩沙,我无聊地在昏黄的灯光下活动僵硬的身体。

湖边的风吹得我瑟瑟发抖,沙地里的灯灭了,漆黑一片,孩子们上岸,某先生还没回来。

我们走到车子那里等,远远看见有个黑影子在移动,慢慢靠近。看清后,老二飞跑着迎上去。他走近我,然后单膝跪地,递上一朵黄色的小花,金鸡菊。还没等我收下,两个孩子抢着伸手来拿。某人说:这是送给我老婆的。

回家后,我就把这朵花插进灯泡花瓶里,供奉在客厅里。早上看到,中午看到,晚上也看到。

我给妈妈发了红包,祝她母亲节快乐,孩子们录了视频,给外婆唱歌讲故事,女婿也在视频里各种逗乐搞笑。给婆婆的礼物是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里面有我给她拍的照片集,还有一家人录的视频。两个妈妈都很开心。

下午收了几个包裹,一个是新锅,纸箱上写着:愿你锅上好日子。以及:收到此包裹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还有一个包裹,是朋友寄的,撕开外包装袋,橘黄色的袋子上,用橡皮章盖着:梦想花园。再打开,里面一个牛皮纸色的小盒子,上面有一句话:今天,没有礼物比得上你。很应景,一下子就戳到了心窝。她都算好我今天收到快递的。

小盒子用印染的带子绑着蝴蝶结,颜色很特别,这种颜色大概也是她精心挑选的。打开盒子,一眼看到的便是:秀琴。印有秀琴的小书签,白色的小纸张上也有秀琴,棉麻色的小布上也有。两个橡皮印章,一个就是秀琴。一份全是关于我的礼物。

晚上,某先生请我吃火锅。

睡前做了一个面膜。

小小的日子,有了家人的爱,朋友的爱,自己的爱,变成了特别幸福的日子。

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都值得很努力很用心地去过好。

觉察日记-第六课4

前几天孩子读英语,一句话里的“a”总是读成“your”,第一遍他读的时候,我立马指出来:这个是a不是your,看着读。第二遍又读错,我提高了两度音量说:怎么又错了,a和your你都认识啊,怎么会读错?第三遍还是照旧,我的声调提高到了八度,指着书说:你怎么回事啊,有没有动脑子读?看着读还能一遍遍读错吗?我感到很不可思议,这么简单的错误,为什么一次次纠正,他改不过来?我觉得他不是不知道,他是没用心,没用脑。

我心里想的都是他不用心,他不认真,他犯不该犯的错误,他不OK。

在我的思维里,不知者无罪,明知故犯,不可恕。

他把一个单词重复念错,我却延伸到他不动脑子,不用心。让我抓狂的不是他念错的这个事实,而是我对这件事的诠释。

把焦点从自己的各种设想中移开,不是我觉得他,我认为他怎么怎么样,从他的角度去思考一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他的课文里,一般都是这样的句型:Is this your......?,他对这样的句式烂熟于心,所以一读到类似的,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把Is this a......?脱口而成Is this your......?那为什么第二次第三次没有纠正过来?这里遗留了心理阴影,每次他犯低级的错误,我总会很严厉的批评他,甚至吼他,骂他,让他产生了恐惧。当我指出他不对的时候,他的心里立马害怕紧张起来,人在这种状态下是无法集中精神,开动脑筋的。他的心思全在:我做错了,我很害怕,妈妈会骂我。

我站着轻而易举能拿到的东西,如果我蹲下来,也会拿不到的。

辅导孩子作业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接纳孩子的一错再错以及我认为的“低级错误”。我会把这种错误解读成:不认真,不用心,粗心大意。这种学习习惯养成了,以后学习就好不了了。这种固定思维模式就是:人不会变,今天这样,以后也会这样,所以今天一定要改好,以后才会好。

为什么害怕错,不敢错?

从小没人告诉我:错了没关系,改正就好;错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再来。错了,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他们告诉我:错了就要惩罚,承担后果。错了,你这一辈子都完了。事情做错了,你这个人很笨,很蠢。

在《放牛班的春天》里,校长的教育理念就是:做错了就惩罚。结果,每一个孩子在老师眼里都是坏的,邪恶的。直到后来来了一个新的老师,对待孩子的错误,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不再惩罚,而是用美的,善的去补给孩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你觉得孩子是ok的,他才会向着ok的方向成长。你不可能用对待石头的方式,期待收获一颗土豆。

要时时提醒自己,我现在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我希望他长成那个人的方式吗?


察日记-第六课5

最近孩子语音打卡的时候,要么让我出去,要么自己到另外一个房间,关上门,并反锁。写作业的时候,也会反锁房间。

大概是嫌弃我在一旁唠叨。比如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故事,我就会把播放故事的音响关掉,要他专心写作业。写作业的时候,看到错误的地方,我就会在一旁说:这里写错了,这里没写好。他录语音,不想我在旁边,说他不想我听到,他会紧张。

我有种自讨没趣的感觉,觉得他关上了门,把我对他的关心也关在了门外,不让我进去,自己仿佛成了一个失败的妈妈。这么小,他就开始把我拒之门外了,内心开始上演各种戏。

一个声音说:好,以后再也不要管你了。

一个声音说:要不是你的作业总是被老师打回,我用得着给你检查吗?你以为我愿意追在你屁股后面看你的作业?你不知好歹,我费心帮助你,你却嫌我烦了。

一个声音说:你的教育太失败了,被孩子这样对待。

脑袋里充斥着这些混乱的声音,自己默默在一个房间伤心难过。

打开电脑,需要把我的PAC召唤出来。

FC说:和孩子较劲,你比孩子还孩子么。做父母的,不和孩子一般见识。听首音乐,转换一下心绪,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A说: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说?假如你工作的时候,老板总在你跟前晃悠,你做错了,你老板立马说:这个不对。你会有压力吗?你会感觉好吗?老板也说这是为你好啊,纠正你的错误,帮助你。你会接受这样的帮助吗?孩子和你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过度地介入他的生活和学习,侵占了他的边界,这让孩子感觉没有自由,在你看来是帮助他,他的感觉是你在无时无刻打扰他。你应该感到开心,孩子能够表达对你的看法,虽然这让你有些难过,但这也提醒了你,你所做的,孩子并不接受。你给予的帮助,只不过是在告诉他:你做不好,你不行,你需要我帮你;或者我不相信你自己能做好,所以我要在旁边看着......这不是真正的帮助,而是在满足你的CP,满足你对孩子的掌控感以及因此带来的成就感。不管你多么想帮助孩子,为孩子好,但是不能代替他过他的人生。孩子的生命需要亲自体验,这是他存在的价值。

及时止损,对你,对孩子都是一件好事。时时提醒自己:我有没有越界,侵占了孩子的世界。我提供的帮助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还是只是为了满足我的某种需求。


觉察日记-第六课6

去网上找了陈老师推荐的【遗忘曲线】和【学习理论】,对自己的认知又有了很大的改变。再回想前面讲课的内容,ABC模式,反熵增等。越来越发现,学习这个动作不能停止,我们的认知决定了自己的眼界,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

多学习,少对孩子指手划脚。

【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遗忘曲线改变了我的认知,我苦恼于孩子:刚刚学的怎么立马就忘记了?因为遗忘的规律就是先快后慢啊。即使遗忘了也是正常的,没有关系,通过复习巩固可以让遗忘减少。

【学习理论】

一般分为两大理论体系: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以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简而言之所谓的学习就是动物(包括人)通过不断地尝试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从而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

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是自发的"尝试与错误"(简称试误)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受习惯所支配。

联结学习理论给我的启示是:不会出错的学习过程是机械式的,不会有进步。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真正的学习正在发生。认知学习理论告诉我:孩子现在学不会的,还不理解的东西,也许在某一天他就开悟了,需要他的认知水平达到了,他才能理解。

不要害怕出错,不要害怕尝试,这都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的过程。一时学不好或者学不会,也不要着急,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来。


觉察日记-第六课7

《不管教的勇气》是一本非常棒的书,去年看了一遍,今年又听了一次樊登的解读,有了不一样的启发。樊登说: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缺点和问题行为。有一段时间我对孩子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满和抱怨,不收拾房间,书本和玩具到处都是,不刷牙洗脸,不主动写作业,吃饭的时候一边吃一边玩。只要见着他,开口的话便是:你看看你们的房间,像个垃圾场一样,你们不觉得很难受吗?早上起来不刷牙,晚上睡觉也不刷牙,你们就等着牙齿烂掉吧。作业写了吗?提交钉钉了吗?打卡了吗?订正的作业重新提交了吗?每天就是这几句话问候他,没有别的。那段时间,我也特别的难受,别扭,因为自己要求的,孩子没一件做好的,他不做,我只好批评,抱怨,他越是不做,如此恶性循环。

内心充满了挫败感,自己怎么生了一个这样的孩子,养个孩子怎么这么难。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改变?

阿德勒说: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追求存在感和归属感。在孩子看来,只有我房间脏乱的时候,不刷牙洗脸的时候,不写作业的时候,他才会和我说话,他才会来关注我,我只有这样做的时候,在妈妈面前,我才有存在感。否则,我就是空气,她看不见我。所以即使这样的行为会让妈妈骂我,批评我,我也要这样做。宁愿用不良的行为引起妈妈的注意,也不要被忽视,像透明体一样活着。

想想自己小时候,因为只有在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才会对我温柔体贴,买一些平时不会买的好吃的给我吃,所以小时候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生病,哪怕生病很难受,也愿意去承受,就是为了获得父母不一样的爱。

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但也是做起来特别难的,因为不管教的勇气,是真正需要做出改变的勇气。道理都懂,书也看了,课也上了,可亲子关系还是问题重重,因为总是看见孩子的问题,却看不见自己的问题,即使看到问题了,也总是旧习难改。但是希望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走在改变的路上,如蜗牛般前行,甚至倒退,但是最后总会到达一个点。

觉察日记-第六课8

今天洗鞋的时候,老二在一旁说也要洗,我心想:你会洗鞋吗?别到时候搞的地上,台盆都是水,一团糟,还要我收拾残局。我心里认定他搞不来,并会给我带来更多的麻烦,就找借口说:你还是帮我叠衣服吧。这个水盆这么高,你够不到的。孩子说:我不想叠衣服,我只想洗鞋子,我可以搬凳子过来。看到他想到了办法,我心里更气了,因为没有借口敷衍他了,自己失败了。看到他搬来了凳子,我把刷子丢下,气呼呼地说:你来洗吧,全部洗完,你爱洗就洗吧。我去忙别的了。

孩子这时候找我帮忙,把袖子扎起来,我心里还气着,不愿意帮他,他就自己弄了。

我做好饭,叫孩子来吃,一边吃一边问他鞋子洗好了吗?孩子叽叽咕咕的说了一堆,我也没完全听明白,只听见一句:我怕你骂我。我不明所以。

吃好饭,我去阳台一看,地上没有一堆的水,鞋子放在一旁,只有一只打湿了,比之前干净了些,看来他洗了一只。没有我预料的残局,心里想着自己看低了孩子,以前这样不代表现在也会这样啊,孩子是会变会成长的嘛。然后我接着洗了,包括他洗的那一只,也要重新洗。随手拿起旁边的洗衣液,轻飘飘的,再一看,就剩一个浅浅的底了。一瓶新的洗衣液,全被他霍霍完了。心里立马升起一团火,忍不住大声问他:你把我一瓶洗衣液都倒光了。孩子小声的回了一句:没有啊,还有一点点。我真是欲哭无泪。

小时候生活在物质贫乏的时代,饭桌上掉几粒米都是要挨一顿打骂的,对于这样的浪费东西,真的是心如刀割。

强忍着内心的翻江倒海,默默安慰自己:就当是交学费了,就当是给他买吃的了。

慢慢平静后,对孩子说:你洗的这只鞋比之前干净了,谢谢你。但是妈妈和你说,下次用洗衣液的时候,你可以倒进这个瓶盖里,一次用一点点就可以了。孩子回:嗯,我知道了。

下一次,我要教他怎么把洗衣液倒进瓶盖,怎么样用洗衣液。

昨天学的【学习的理论】,学习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学习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对啊。

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差,不就是因为父母包办吗?觉得孩子做得不好,还要收拾烂摊子,还不如自己来了干脆清爽。等孩子长大了,什么都不会,又埋怨孩子生活低能。哪有一夜之间就会自动会做的事情呢?

如果能培养孩子自立,比培养任何技能都来得重要,这个学费更值得花。

惜物没错,但是没有任何物品比孩子更珍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63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5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42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7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3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9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68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4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7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71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27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21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7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7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1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15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