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广州◆往事迷蒙 ( 5·完结篇 ) ‖ 三元里故迹何处寻

图/文:大地倚在河畔

立于三元里村北入口的旧门楼 2007 ■

第一次鸦片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中英两军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沿岸及出海口一带展开激战。清朝守军节节败退,不久就与英军签定城下之盟《广州和约》。广州三元里民众不甘受辱,奋起反抗,自发以武装斗争给侵略者以重创。原先普通又宁静的广州城郊三元里,从此名闻遐迩——

那时广州城郊一带,几乎完全处于英军控制之下,侵略者时常在那里劫掠作恶。三元里村位于大北门外,最靠近英军占据的四方炮台,因此所受滋扰最为严重。1841年5月29日,盘踞四方炮台的一群英兵窜扰三元里,企图强暴村民韦绍光的妻子李喜,懂得拳术的韦绍光闻讯而来,怒击英兵。他在村民相助下击毙英兵数人,其余英兵狼狈逃窜。 这时村民们 “愤怒达到了极点 ”,  他们估计英军一定前来报复 , 于是连夜聚集于村头的北帝庙准备迎击英军。韦绍光和棠下村另一位习武人颜浩长分头到萧岗、棠下等乡发动, 附近103乡的万名民众连夜从四面八方集结而来。

村头的北帝庙成为集结中心。有人提出行动要统一指挥,以庙中供奉北帝神的三星旗作为令旗,大家誓言 “ 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 ” 。又定吹螺打鼓为进军号,敲铜锣则为收兵。规定 16至 60岁的男子不得出村,将老弱病残者疏散到西海槎头和谭村一带,妇女则在后方煮饭供应食粮。附近石井的妇女当夜就送来了饭食,乡民士气更受鼓舞。

第二天即5月30日清晨,四方炮台的英军1000多名官兵在司令官卧乌古率领下,沿着越秀山镇海楼外的小道向三元里进扑。农民武装按计划向北面牛栏岗方向且战且退,至中午时刻将英军引入乡民的包围圈。霎时间鼓号齐鸣,手持刀枪棍棒、土枪土炮的乡民从四周冲出,向英军发起进攻。突如其来的袭击使英军一下子乱了阵脚,这时候恰好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四周顿成泽国,英军枪械也难以发挥作用。激战中,颜浩长在杂葬岭击毙英军少校军需毕霞。英军反应过来之后仓促组成方阵,左冲右突,狼狈后撤,声势浩大的村民紧随其后追歼不舍。其中有一队英兵溃窜至黄婆洞磨刀坑一带,遭到东北线乡民和附近打石工人痛击。晚上九时,英军在伤亡48人之后终于返回四方炮台营地。乡民们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5月31日,广州城北 103 乡民众联同城西的丝织工人云集而来,团团包围四方炮台。很快又有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民众赶来支持。合共 400多乡约 1.2至1.5万民众遍布炮台四周,旌戟闪耀,群情激昂。困于炮台内的英军司令卧乌古和全权代表义律于是派人向广州知府余保纯乞援,余保纯率南海知县梁星源和番禺知县张熙宇,赶赴阵前为英军解围。余保纯等人在英军中校威尔逊和上尉慕尔随同下, “步向三元里绅民揖劝, 代夷乞免,越数时许,绅士潜避……众口喧哗,笑声闻里”,①下午四方炮台解围,第二天即6月1日英军撤离炮台退至虎门。

三元古庙 2007 ■

三元里抗英是我国近代民众自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最有规模的胜利斗争,是屈辱的鸦片战争中由民众取得的一个胜利插曲。它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斗志。诗人张维屏在三元里抗英时居住在广州近郊花埭,目击了英军侵略和民众的反抗行动,写下了题为《三元里》的诗篇: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
……
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赋同仇。
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缯岁币谋。

在三元里抗英之后,广州城乡民众纷纷以社学和街约形式组织团练、团勇,保卫自己的生活家园。三元里乡间似乎重归平静,在城乡民众中逐渐传唱着这样的歌谣:

一声炮响 , 义律埋城 , 三元里顶住 , 四方炮台打烂 , 伍紫垣垫款, 六百万讲和 , 七七礼拜 ,  八千斤未烧 ,  久久打下 ,  十足输晒。

歌中既有对三元里民众抗英胜利的自豪感,也有从民间角度看待进行中的这场鸦片战争,对朝廷无力抵抗外来侵略的愤懑与嘲弄。通俗的表述更显出广州民众的锐利眼光及生活睿智。在抗英斗争中叱咤风云的韦绍光,之后仍以看坟种菜为生。他约于 1901 年去世,享年80多岁,葬于城北飞鹅岭。 另一位被乡人称为 “定拳长 ”(与 “掌” 同音)的抗英重要人物颜浩长也是淡泊名利,他把朝廷奖赏的机会给了一位开染坊的小商人,声言 “ 生不到衙门,死不到地狱”,仍然以种田度日。他活到 80多岁时去世,在乡中留下了“定拳长杀番鬼, 食完一口烟都唔迟”的谚语,一直流传至今。②

如今在三元里北边村头,当年抗英时乡民集结誓师的三元古庙依旧矗立。这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北帝庙,青砖石脚,灰塑屋脊上饰有鳌鱼宝珠。古庙面积不足500平方米,建有山门、正殿、两廊及偏间。  前廊和庙内四壁依稀可见 “伏生传经” 的壁画和图案。庙内陈列着记录抗英斗争的图片、实物、模型、雕塑等,还有那面三星黑旗。所有这些陈列品都是如此重要及珍贵,它凝聚了消逝的岁月。然而对于历史及对于三元里而言,重要的是这座古庙本身的存在,尽管它已经斑驳陈旧甚至有些破败。三元古庙的存在就是历史的存在,就是三元里以及它的精神的存在。

村西头的走马岗上,有一座建于 1950年 10月的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碑,苍松翠柏,肃穆庄严 , 高高耸立的碑上刻着“一八四一年广东人民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的碑文。 每当夕阳斜照,微风轻轻吹动柏树林的树梢,人们内心一定涌起历史的波澜。

然而,连接三元古庙与纪念碑的古老的三元里大街,却给人时移世换人事全非之感。20世纪最后20年,三元里村在时代车轮驱动下迅速演变为典型的城中村,这条纵贯全村的三元里大街也迅速沦为一条喧嚣的后现代巷道。三元里最大的变化是,它已经失却仅仅20年前还作为广州北郊一个乡村的简朴宁静,也似乎失却了作为中国近代重要史实承担者在人们期待中应有的外貌特征。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 , 这里仍有着较清晰的乡村郊野色彩,道路两旁的田园和远近点缀的村屋是它的景观特征,肃穆的三元里抗英纪念碑则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但是如今,那么有特色的三元里与广州周边所有地区呈现同一个面孔,它们共有的繁杂与喧嚣遮蔽了村庄的历史。

另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就是人的变化。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居民令这里热气腾腾,生机勃勃。他们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原有的村民。现在三元里地区还有多少原居民,还有多少韦绍光、颜浩长的后辈们呢?随着这个城中村最终被城市所消化以及三元里原村民的最终流散,一个有着生动内涵的三元里,很可能在未来城市中只剩下一个空洞外壳。

三元里村作为一个村庄的命运尚不得而知。正因为如此,那座已有约 300年历史的三元古庙就更显得重要,它呈现并象征了一个城郊村庄最富有诗意与激情的近代精神史。在这古庙里逐一浏览那些已经泛黄的陈列资料,蓦然间,人们依然可以读到那篇不知出自谁手笔的颇为著名的《广东军务记》: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日辰刻,夷船由泥城直进罾步登岸,一路逐队而行,由西村后首胜塘至北门外流花桥,连放火箭,直射北门外方、圆两炮台。守军发炮数响,各自弃甲投戈,望风而走,炮台悉为夷据。
夷据两炮台后 , 肆行无忌, 于附近各乡昼夜巡扰 , 破门扇 , 夺耕牛 ,  搜衣物 , 辱妇女 , 掘坟墓 , 种种祸害不可胜言。
初九、初十日 ,  逆夷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 复行扰害。乡民共愤 , 鸣锣聚众 , 毙逆夷六、七人, 宇夷脱回。  因率众而下 ,  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数千人与夷决战。未刻 ,  迅雷甚雨 ,  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 全身盔甲, 刀砍不入, 手持宝刀,柄嵌宝石, 映日不可逼视, 亦被杀死。余夷脱逃者 , 或为坑水所淹,或因失路饥毙,无一漏网。各处乡民来攻逆夷者源源不绝。而英夷亦从此胆寒潜踪矣。
十一日, 乡民仍鸣锣传递 , 捐资出力 , 备器械, 持糗粮响应风从, 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  ,  聚至百有余乡 , 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 各处设伏,  奋呼攻打 , 昼夜不息。逆夷狐凭鼠伏。匿两炮台中,不敢出。
十二日 , 逆夷义律望见遍地旌旗炫耀, 刀戟纵横,乡民蚁拥蜂攒,布满山麓,有十余万众。逆夷胆寒心落,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愿即刻撤兵下船,不敢复行滋扰。”

在城市史意义上,这也可以看作是从乡村的角度所作的城市记录。这段记录曾经作为上世纪多个年代的中学语文课文,令整整一代人无限熟悉。

                                        (写于流花湖畔)

位于三元里村附近走马岗畔的抗英斗爭纪念碑 ■

※ 注释

① 见梁廷枏《夷氛闻记》,  引自广东省文史馆编《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中华书局出版1978年8月第1版P.39

② 见广东省文史馆 编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中华书局出版 1978年 8月第1版P.197—P.198

(此文引自作者所著《广州这个地方: 对一座城市的思考与情感》,写于2007年。此次重发有所修改。)



“我们塑造城市,城市也塑造我们。” ■

预告 : 继 “广州近代往事” 系列之后,将推出关于广州街道的新系列,首篇《最古老又最时尚的北京路》,敬请留意。

如果一条街道,能够有助于市民邻里关系的形成,环境舒适安全,便于步行与互动,具有适于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作为地域或文化某种类型的典范,从而能够唤起我们精神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那么这条街道就是优秀的,甚至堪称伟大……在广州 , 我们可以期待这样一条伟大的街道吗?


2018011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509评论 6 50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806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875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441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488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365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90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062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500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706评论 3 33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834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559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167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7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12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958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779评论 2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