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时候背得滚瓜烂熟的彭端淑的《为学》,全文如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小时候光背背背,没读懂。
原来这就是真理,是智慧
很多人总会把时间花在担忧、犹豫和疑惑上面,却很少用实际行动在某件事上努力过。
其实,生活应该怎么过,人生应该怎么走,我们从小学习的古文都已经告诉我们了
有个小故事:发大水了,一个基督徒坚信上帝会来救他,于是两次拒绝了别人的帮助。死了之后问上帝为什么不救他?上帝很郁闷,说:我都两次派人救你了,你自己不上啊……
这说明什么?说明真理与智慧就像大宝,大宝天天见,真理亦如是。
古时流传至今的古文,随便挑一篇都是历经时间淘汰出来的,是真正的大真理与大智慧。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这些真理与智慧,但又有几个人听进去,并付诸于行动了呢?
听不听得懂,花多久听懂,可能是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很关键的因素吧!
行动比思考更重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