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有英语,书法,美术,……从周一到周末,每天都排的满满的,孩子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而且孩子似乎不想去上课。可是不给孩子报兴趣班,又害怕孩子被落下,毕竟别的孩子都报了。你希望孩子多学点东西,好应对将来社会上的困难。
这样的情况是不是经常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经常因为这些情况变得焦虑?可是我们想了很多方法都没法改善,反而让亲子关系变得特别紧张。
你是否急于解决这些问题,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别怕,今天我们就来学几招。
乐又迪英语创始人一芳,在她的《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力》一书中,给了我们详细的方法,教我们怎样为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兴趣班。
驱动法———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兴趣班
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里提到人有三种驱动力,一是来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二是来自外在的动力,三是来自内在的动力,也就是内心有把一种事情做好的欲望。
第三种驱动力是最能激励和调动积极性的。
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第三种驱动力呢?答案之一就是兴趣和爱好。
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使他热爱生活,培养他具备一种向上的精神及能量。他会在兴趣和爱好的驱动下,主动的去克服各种困难,认真思考,钻研。
家长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加以引导和培养,这种顺应孩子兴趣的教育,一定比用物质奖励更让孩子坚持的久远。
从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出发,用课外兴趣班的形式,可以更好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不过,如何选择兴趣班呢?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孩子的年龄。
不同的兴趣班,要求的年龄不同,好比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学习毛笔字,因为孩子的手部力量和协调能力并不能达到相应的条件,偶尔写写没关系,要是长时间练习就会丧失兴趣。
我们可以尽量找没有年龄限制的,好比语言类的兴趣班,而且研究表明,早期接触不同的语言环境对孩子之后的外语学习是有益的。
第二,孩子的性格特点。
找到适合他年龄的兴趣班,那么就要考虑孩子的性格适合不适合了。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爱动,就让他上特别安静的课,而孩子内向,就让他上和人接触多的课。家长的这些考虑不能说错,但是,应当让孩子先去适应。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先带孩子去接触类似的环境,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理解与支持,适时适度地去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在缓冲地带逐渐适应和改变之后,再用兴趣班的环境来对孩子进行强化,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脱敏疗法。
第三,孩子的兴趣和优势
孩子的年龄和性格都没问题了,那么接下来就要讲讲兴趣和优势了。兴趣和优势是帮孩子挑选兴趣班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同等时间投入下,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里,就会学的更好。
我的外甥女就是例子,她特别喜欢书画,在学习这两个特长上,就学的特别快,也特别好,书法学了三个月就可以写对联,而画画的进度是班里最快的,老师给她的作业和别的孩子都不一样。可以看出来,她是在享受写字和画画。同样是她,对待弹琴上就表现出极大的厌恶。
但是,如果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不想去了,父母应该让孩子坚吗?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孩子设置一个障碍。
比如,小明说他想学小提琴,那么家长先不要急着答应。应当在他第一次提出时,告诉他小提琴很贵,对家里的经济情况是个挑战。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再次表示想学,家长就告诉他,学小提琴也很贵,一节课要几百块。如果过了一阵,孩子仍旧表示想学,那么家长就要郑重的和孩子谈,学琴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而且每天要保证完成功课。
这样三次试探后,我们既可以试探出孩子对兴趣的意愿强度,又可以让孩子觉得机会难得,会更加珍惜。
如果之后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和老师要一起帮助孩子战胜挫折,这样孩子就能继续坚持学习了。
第四,家庭经济情况。
又是年龄,又是性格,又是兴趣和优势的,林林总总说了那么多,最后我们还要考虑实际问题,那就是家里的经济情况。
如果家庭情况很优越,那不多说了,但是,如果家庭经济情况不好,还要打肿脸充胖子,那么必然会造成家庭气氛紧张,亲子关系不和谐。
其实,不管是兴趣班还是培训班,对孩子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锦上添花,如果因此导致家庭生活紧张,亲子关系受到影响,那真的是一种舍本求末的行为。毕竟,和谐的亲子关系才是培养孩子学习力的基础。
如果你在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方面有疑惑,你可以读读《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力》这本书,真的会给你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