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属于自己的心灯
文/罗明辉
曾经看到一个盲人点灯的故事,故事极简单,却能给人诸多的启迪。
一个僧人在漆黑的晚上赶路,跌跌撞撞,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突然,在前方出现一个提灯的人,为僧人照亮了前方的路,僧人感谢提灯的人。
提灯的人对僧人说:“其实我是一个盲人。”
僧人大惑不解,问道:“你既然看不到,那提灯又有什么用呢?”
“我虽然不能用灯照明,但是可以为别人照亮,也让别人看到我,这样,他们便不会因为看不到我而撞到我了。”僧人听了,顿有所悟。
僧人悟出了什么?别人不得而知。
也许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生历练,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心路历程、不同的心态心绪都会有自己的“悟”。盲人本不需要灯,但他却提着灯,这盏灯,为谁点,值得深思。作为教师的我,从中所感悟到的是:人,应该点亮一盏属于自己的心灯。
要给予他人阳光首先得自己有阳光,要给予他人光明首先得自己有一盏发光的灯。可当我们身处一个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环境时,当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不公不正时,阳光也许就被遮没了,留下的或许只是阴影,甚至是黑暗。试想,一个人心头若总是有阴影和黑暗,无论置身何处,都会感到无助和茫然。因此,在黑暗中也能点亮一盏心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难能可贵了。点亮一盏心灯,也许不那么光亮,但只要有光,就会有温度,即使身处黑暗,也会感到光明和灿然。
心灯,每个人都会有。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的方向,而这心的方向,就是心灯所照亮的方向。但是,方向有正误之别。如果一个普通的人只是靠心灯引领自己的人生方向,即使错了,也不会给太多的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除非你是时代的英雄或伟人。
但有一个群体例外,那就是教师。教师只是普通人,但教师的心灯所照亮的方向如果有误,却能够给他人带来无法消除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人心灯的光亮程度和所照的方向。
教师,以塑造人的灵魂为职业。要想使自己真正能够塑造出他人高尚的灵魂,就必须要让自己拥有一颗高尚的灵魂。保持自己灵魂高尚的唯一方法,就是要让自己的心底有一盏能够将自己心灵的每一个角落都照亮的心灯。唯有如此,心才不会迷失方向。
点亮教师自己的心灯,并不断地擦拭、校准,才有可能始终保持心灯的光亮和所照方向的不误。
点亮心灯,需要倾听内心最深处的声音。由于纷繁世界的干扰,致使很多人心浮气躁,即使在心灵深处,也有可能出现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因此,作为教师,要想使自己的心灯光亮如初且所照方向不谬,就必须要学会及时地清除掉内心的杂音,让其始终流淌着最本真的心灵之歌。
也许我们曾经为自己的选择彷徨过、苦恼过,但当我们看到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时,那颗浮躁的心安静了,慢慢的我们也从实践中感受到做教师的成就感。我读过许多名师、模范教师的成长历程,他们像春蚕,像蜡烛那样无悔地奉献自己,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捍卫教师职业的圣洁,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生命的意义不全是功利,虽然吃饭是为了生活,但是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很多时候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正如教师这一种职业。
其次,要为心灯注入澄澈的灯油,那就是阅读,读高尚的能够洗涤心灵、激荡灵魂的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应有点文气,培养自己文人的气质,陶冶自己的性情,熏陶我们的学生。教师的文气不是装出来的,是日积月累的知识的厚度。因此,教师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自己阅读,还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成为精神文化的绅士。教师应为自己定一个阅读计划,坚持阅读,博览群书,勤做笔记,善于总结反思。呼吁那些希望自己永远保持心灯明亮的教师,不要让自己的心灵因缺少书籍而干涸以至于枯灭。
点亮心灯,请永葆童心和爱心。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高尚的师德和奉献精神,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越来越明显地意识到作为教师,只有保持童心,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成为学生心灵不设防的朋友,才能够实现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也只有拥有爱心,才能够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构建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灵魂大厦。
关爱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精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接受每一位学生,平等相待,特别是一些后进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师爱能成就孩子的未来;施爱,是教师迈向成功的阶梯。我们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每一个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最后,要有时代的工匠精神。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岂可把“育人”当作工厂的产品“生产”来对待。教育,来不得心浮气躁、马虎草率,更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教育是农业,需要慢慢培育。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足够的工匠精神,才能培育出合乎人民和社会期待的优质“产品”。什么叫工匠精神?具备顺天应人、精心打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品格就是教育的工匠精神。过去我们不提倡做“教书匠”,那是对“教书匠”的理解偏颇,总认为匠人是做重复工作的人,其实匠人是做专注工作的人,是一种坚定执着精神,是精雕细刻的典范。无论是家长的育儿,还是老师的教书育人,都需要细致、耐心的匠人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人”。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盏心灯,作为教师,点亮一盏心灯,更多的是为孩子照亮前方的路。夸美纽斯曾说:“孩子是最贫穷的富翁,最无知的智者,最无忌的哲人。携着孩子从阳光下走过,我是孩子渊博的师长,孩子是我膜拜的圣人。”我们不仅要把灯点亮,还要经常地、小心地擦拭属于自己的心灯,并不断注入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用教师自己的心灯去引燃学生的心灯,并为学生的心灯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
教师心中的那盏灯是神圣的,也是寂寞的。对于校园而言,我们只是过客,而在匆匆流逝的岁月里,真正属于它的,是那些将灵魂豪无保留献给教育事业的园丁们。
像故事中的盲人一样,点一盏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