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仁德便心安,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在这句话里,孔子突出地强调了以“仁”为本的主张,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徳,自然内心不会去追求“仁”,没有仁德的人,追求的不是心灵的家园,而是身体的享乐,所以无法安于贫困,也无法长久过安乐的生活,内心极度贫乏,物欲就极度膨胀,有了好的,会追求更好的。并不择手段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内心追求“仁”的人,心里、眼里只有“仁”,内心充盈,对物欲的渴望就少了。这样就能久处贫困而依然矢志不移 ,长处富乐也依然初心如旧,因为“仁”一直都在心里。心中有“仁”,心怀天下,内心充满浩然正气,自我价值逐日提升,心自然就安了。
品读《论语》,不同的年龄,感悟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