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世界 第五章 理解篇-定义

“秩序”指的是一切的规律和秩序,它的概念原于最基础的物理学,所以我想用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来解释别的概念,这样可以帮助我从本质上搞清楚这些概念的意思。

5-1 什么是道理

      现代社会之所以叫文明世界,是因为人们都遵守道德规范,也就是我们都认可同样的道理。那么什么是道理呢?我们为什么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道理究竟是如何来的,就很有可能被误导。

      从小我们应该听说过许多的道理,其中就有“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大家都坚信的道理。但这个看似激励人的道理,并不一定符合事实。真实的情况是,失败的次数越多越有可能持续失败。假设有两个创业者,第一个人曾经创业过但是失败了,现在再次创业;第二个人从来没有创业过,现在是初次创业。那么这一次创业谁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呢?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对1975年到2003年所有美国创业者的统计发现,第一个人对第二个人没有任何优势。过去的失败经历,对你未来成功,一点帮助都没有。一个一直失败的人,将来最大的可能性也许是习惯性的再次失败,还不如新人。这个研究还发现,过去的成功对你未来的成功确实有帮助。如果你想创业成功了,这次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加50%。按照这个研究结果,那么“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根本就不对,真正的道理应该是“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这看起来,我们熟知的道理好像并不那么可靠,事实这还真是这样。比如阿里巴巴的负责人马云曾经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成功的前一天晚上。”大家都懂这话的意思强调的是“做某件需要坚持下去。”,这主要就是讲给创业者们听的,果然有些创业者坚信这其中的道理并照着做,结果越坚持亏的钱越多,白白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坚持并没有错啊!那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在于每个道理都存在一个有效的范围,我们称这个范围为前提条件。而我们在用道理指导行为的应用中,这个前提条件经常被我们忽视掉。例如:坚持的确是一个好的品质,但你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坚持,结果当然会很惨,我们过于强调坚持,忽视了只有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坚持变得有价值。然而创业者往往就是因为固执的坚持,导致了自己难于发现方向有错——没到成功的时候又怎么知道是错的呢?所以类似这样有道理的话虽然励志,却仅仅是一种“精神兴奋剂”,用现在时髦的词叫“鸡汤文”,而且是有毒的那种。这类道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既没有告诉你技术上如何操作,也没有告诉你逻辑上的知识,对工作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只是一句口号。

      我们从生活中领悟出的道理,实际上属于习惯性的经验,大部分都不是我们认真思考后的结论。又或者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某些道理所依赖的前提条件,我们既没经历过也假设不出那些场景,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也就不能正确的应用。

前面“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后续的试验,有人跟综研究了医生们做的651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这个手术十分的复杂,研究者们分析结果发现,如果一个医生手术失败,他后续的手术就会更容易失败,成功率会一直下降;如果一个医生成功,他接下来的手术就更容易成功;而一个医生失败,他同事的手术成功率又会提高,因为他们吸取了同事的教训;而一个医生成功,对同事就没什么影响。也就是说,自己的失败不是自己的成功之母,但是别人的失败则有可能是自己的成功之母。这些都说明,我们以往学过的道理,或多或少都存在认知上的偏差,有的只是断章取义,而我们却很少去回顾这些道理产生的背景。

那么真正靠谱的道理是什么?真正的道理可以称作“原理”,一定是现象背后客观的规律——也就是能说清楚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秩序。我们现在知道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结构,这些对象都由其它更细小的部件所组成,而这些部件一定得按照某种秩序来排列,才能让对象呈现出现在这样的形态,所以能回答“为什么要按这种秩序来排列?”的答案就是“道理”,而要回答为什么,则需要理解更深一层部件的排列秩序。因此,道理就是对秩序的一种描述,所谓“一切事物背后皆有道理”,真的一点都没错。虽然注意的是,对象的秩序分为了多个层,我们每认识一层的秩序就属于“认知更新”,认知更新一但发生,基于上一级的道理便有可能失去意义,因为会在新的秩序理解上产生一套新的“道理”。当新旧道理发生碰撞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背后的真相,避免造成对道理的迷信。

发现道理有一门专业的学问叫“逻辑学” ,其中包含了五种技术:演绎法、分解法、推导法、归纳法、反驳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未知对象的秩序。

5-2 需求和需要 

      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平时不会细想这两个词到底存在哪里不同。但如果想要成为创业者,就必须把这两个概念分清楚,因为创业就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

人活着每天都需要喝水、也需要进食,但我不是随时都有这些需要。一个人正在生病,他就需要治疗,没病的时候他就不需要治疗,但他将来会有这个需要。我们把这种现在不需要,他将来可能会需要的情况,称作他有这个需求。再举一个例子:小孩刚生下来的时候不需要上小学,但他会有上学的需求。需要和需求差别非常的明显,需要是客观事实,如果现在得不到满足就一定会付出代价,前面这个例子,生病了要是得不到治疗就要付出健康的代价;需求则是主观意愿,说的是将来可能需要,可能不需要,是不确定的事情,当前就算不满足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简单的说就是,现在必须要的就是需要,未来才需要的就是需求,未来的需要=需求。因为未来的需要=需求,所以他们可以相同的类别来划分。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层次分为五种,从下往上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也可以说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解释说,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这是我们普遍接受的认知,当人们不在为衣食住行操心的时候就会产生更多的欲望。那么我提出的唯一需求是时间应该怎么解释这些现实情况呢?“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我标注的这句话,其实是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你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满足生理需要,才能解放出来。而解放出来的就是时间。

用一个数学工具描述出来,你就更容易理解。假设,你每隔10小时就需要喝一次水,否则就会死亡。如果你现在能力是,刚好用10小时找到水并喝下去,那么你不会解放出其它的时间,你这辈子也就只有喝水这一种需求,不会再有其它需求。如果你的能力提升了,你用了9小时找到水并喝下去,那你就解放了1小时的时间,你可以用这多出来的1小时去考虑别的需求,也就是说这多出来的1小时激活了别的需求。

也许需求的层级顺秩序对每个人来说可能存在差异,这说明每个人的“需求次秩序”的不同,你看我们为需求创建了一个抽象的秩序列,把需求按层级的方式来划分等于是给“需求”搭建了一个“对象模型”。这再次说明,我们其实在用创造秩序来构建对象,即使这个对象是被抽象出来的。

上面说的需求和需要的主体是人,但这只是狭义的“需求”概念。我认为更广义的理解应该是,在秩序的创造过程中,组成秩序的部件,相互之间都有需要。也就是说需求的主体是“秩序”——是“秩序”对其组成部件有方位上的需求,这才是需求更为本质的概念。例如:我们可以说汽车需要轮胎、需要方向盘、需要车库等;也可以说衣服需要扣子、衣柜等。对这一点的认识,可以帮助创新者发现更多的需求。

5-3 资源

  上一节我们分清楚了“需求”和“需要”两个概念。接下来我们认识另一个重要的概念——“资源”。经济学对资源的定义是经济物品,就是可以进行交换之物。在我的理论中,“资源”有更广义的定义——资源就是用来满足需求(需要)的东西。前面我们提到,当个人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时候会付出代价,也就是会造成个人的损失,资源就是可以弥补这项损失的东西。人饿了身体能量不足需要补充,产生了进食的需要,这时候食物成了资源。人渴了需要喝水,水也是资源。需求(需要)与资源是对应的关系。既然如此,需求(需要)可以从低到高按层次划分为五种,那么资源也可以对应的划分成这五种。

重复一下,我把能满足需要的东西叫资源。而且从资源与需求需要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知道,资源这个东西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形的如:食物、土地、衣服等;无形的如:社会地位、幸福感、成就感等。资源还是可以被替代的,我们饿了除了可以吃肉,还也可以吃别的食物;除了把企业做上市可以有成就感,打游戏通关也能满足成就感,甚至在小时做对一道题也有成就感。这些都是资源的属性。经济学还给资源加了一个“稀缺”的属性,意思是所有的资源都是稀缺的,如果资源的有个总量的话,你拿走一部分,就少了一部分。要证明资源的“稀缺”性,最终还得用上《熵增原理》,你结合前面“时间是唯一稀缺的资源”这一结论,就很容易证明这一点。总之资源是会“稀缺”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从稀缺这个属性判断,当人们认为一件东西多总比少好的时候,这件东西就会被认为是资源;同样不在这样认为的时候,这件东西就不再是资源。用通俗一点的话讲就是,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资源,你会为了得到这件东西,愿意付出一部分代价。

资源唯一的作用是弥补损失;资源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资源可以被替代;资源是稀缺的。当然“资源”这个词,是人类发明的,本身就有一种主次意识。但结合我们前面的内容,客观上来说,我们可以得出资源其实是相对的这个结论。比如:我们认为水是生命必需的资源,水则认为生命是它的资源。有些动物因为与人产生了关系(猪、牛、狗),它们和人类组成了一种关系(一种秩序)才一直存活到今天,物种也得到了大量的繁殖,是人需要它,还是它需要人呢?资源是相对的,从宇宙的角度观察,人类和别的物质一样也是资源的一种。

5-4 时间偏好

对于宇宙来说,生命物质也好,非生命物质也好,估计都不重要。时间才是她唯一需要得到的资源,这在前面“一切为了时间”那一节已经论述过。

人类似乎凝结了宇宙的意识,或者更像一个学生,我们拥有比其它物种更高级的权限,可以解析出别的对象的信息。爱因斯坦说“宇宙最不可思议的事,就是这宇宙竟然如此可思可议!”我认为这还不算最不可思议的事,最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宇宙会赋予人类理解她的权限。任何一个生活在文明世界的都人都懂专利技术是什么意思,我们每天喝着可乐,你并不知道其配方;你使用的许多软件也不是开源的,宇宙为什么要对人类开放“源代码”让我们去研究呢?当然,她可能对所有的物种都开了源,只是人类学得最快,这个秘密没人知道。

不管怎么说,我们在获取资源上产生了“时间偏好”,一段时间内满足不了需求就会变得不耐烦。人的心理机制如此复杂,但归结起来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和时间有关。

只要我们做出了省时间或赢得时间的事,便会高兴就会受到一种心理认可能得到奖励,会感到高兴、幸福、兴奋,用现在时髦的词叫正能量。比如,原计划需要两天完成的工作,只花了一天就完成了会获得自信和成就感;被一个问题困惑了很长时间,突然找到答案的时候,那一刻会非常的兴奋。如果做了浪费时间的事,身体就会发出警告,会产生一些负能量。比如:你约好一个人见面,你不会因为他早到而生气,却会因为他迟到而生气,准确的说这样的行为都属于不守时。你要是被偷了一块钱,你的心情不会受到影响,但要是被偷了一万元,估计许多人的心情会变得非常的差,明明都是损失怎会有如此差别,原因就是一万元和一块钱代表的时间不同。有钱的人丢几千块钱或许不会有感觉,穷人就不一样,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个学生因为丢了上大学的学费,而自责到死亡,这期间家人很理性,并没去责怪他,但她的身体却给了她一个严重的惩罚。即便是最亲的人之间也无法避免,我就曾经因为五岁的女儿早上洗脸、刷牙、吃早餐花掉一个小时而吵她;也会被太太骂乱放东西;现在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感到对方耽误了自己的时间而生气,然而是就算是知道了你也无法控制负能量的产生,唯一的办法是让对方知道这一点。

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故意的浪费时间。这些人他们有能力在一小时能做完一项工作,但是他们故意用了八小时来完成这项工作。不是因为其它原因,纯粹就是觉得时间过得慢。人不是都有时间偏好吗?那这又怎么解释呢?这是因为时间偏好指的是:不管你产生了什么样的需求,都会追求用最短的时间去获得资源来满足它。

当一个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那就是产生了不耐烦的情绪,因为他要的资源就在这段时间的尽头,他很想马上得到它,想早点下班;想早点见到某个喜欢的人;想早点发工资;想早点放假。看这都是想更早的被满足,还是存在时间偏好。但是我们无法随意的让时间变快变慢,想要尽快的进入下一段时间,只能靠等待。不过等待实在算不上有效率的解决方案,于是做出故意浪费时间的事情,似乎可以欺骗到自己,会从感觉上认为时间过得快一点。虽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还是符合时间偏好的行为逻辑。我们许多人会娱乐到深夜、会通宵的打游戏、会花很多时间去做一些外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还会故意的拖延一些事,实际上都出于同样需要。

不只是我们的身体会有这种反馈机制,自然界、社会也会默默的给我们这样的反馈。创造出结构不仅带来更强的力量,还能带来更好更美的东西。我们为那些创造出更有效率的结构的人,建立起专利保护这样的制度来奖励他们,也努力营造一个稳定的商业环境,让所有人类都从这些新发明的效率结构中获利。我们组织起竞争比赛,举办全球最大的效率竞赛——“奥运会”,给予那些采用新结构,赢得冠军的人,以最高的荣誉,并鼓励整个人类去发现各种更高效率的结构,人们只要能迎合规则总能得到巨大的奖励。相反,对于破坏结构的人,我们也会给予相应的惩罚。法律会根据罪犯造成的损失,衡量应该剥夺掉他多少自由的时间,这属于我们理解的刑事犯罪。没到这种程度的错误,则会受到社会道德与经济上的惩罚。比如,在人行道上乱停乱放影响了人们行走会受到谴责;开车撞伤了人会承担经济上的赔偿等。

时间偏好并不是一个新的词,我认为时间偏好是人类所有行为的第一驱动力,恐怕也是唯一驱动力。人们更喜欢今天确定的消费,而不喜欢等到明天不确定的消费。人们总是希望早一点消费比晚一点消费好,因为早一点消费就是确定的消费,晚一点消费就是不确定性的消费。经济学家喜欢把这称之为“确定性偏好”,而我认为这些不耐烦的现象本质上都应该是“时间偏好”。

时间偏好能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洞见——“人们一定会追求提高做事的效率”。人们对效率的追求疯狂到什么样的地步呢?下面我讲几个我从别人哪里听来的事情,这些事情都真实的发生过。

现在美军搞了一种头盔,能够使人集中注意力干好一件事,这是想通过物理的方法提高人的能力的尝试,有点像我们对自己的电脑硬件进行升级的感觉。这种尝试是要让大脑达到某种更高级的状态 —— 类似于心理学家说的“心流”,让人能够全身心投入一项活动,忘记自己,忘记时间,毫不费力,发挥特别好还充满愉悦感,这样的状态真实的存在,但是有点可遇不可求。而现在在美国,从特种部队到高科技公司,都认为样的状态是一种更高级状态,说不定是人进化升级到下一阶段的钥匙,因此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力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盗火》这本书中中介绍了一个“心流基因组计划”。他们走访了很多实践者和研究人员,了解了这帮人把“心流”研究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这些人把这些东西叫做“出神技术”,书中还介绍了三种出神的技术。第一种是心流,忘我地投入工作,灵感爆发。一般来说是艺术家和运动员能经常达到心流;第二种通过仪式感达到一个神秘的境界。比如说通过宗教仪式,或者一帮人在一起跳舞,或者是什么聚会,让某些人进入不一样的心理状态;第三种是用迷幻药,简单地说就是用吸毒的方法进入到比正常工作效率更好的状态。这简单就像龙球漫画里的超级赛亚人变身。这三种技术,我们先不去说他在法律和道德上的好坏,仅从脑科学角度来说,它们想要实现的属于同样一种状态, 我们就称为“出神状态”。其实这个出神状态,我们多多少少都经历过。为了思考一个问题忘了时间和周围环境,打游戏太专注了听不见别人叫你,跟朋友一起唱歌跳舞的全情投入……当然我们不能去真的吸一次毒来验证这种感觉。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体验有共同之处。

凡是进入这种状态,特别是有过特别深入的体验的人,都想要不惜一切代价希望能再进入一次。为此从几千年前就有人在努力追求。西方从古罗马时代就有智者整天研究这个,东方有“冥想”的功夫,大约类似中国佛教和道教文化里面的打坐。古人用冥想的方法,也许要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功夫才能摸到进入状态的门道 —— 但是现代人有了脑科学的知识,就可以把训练时间大大缩短。 事实上,美国的海豹突击队和 Google 公司现在已经在干这样的一,叫做“头脑体操馆” 。头脑体操馆里搞了一种特殊的仪器,把人放到盐水里面漂浮,屏蔽一切外部感知,训练他学会忘我。他们也有一个控制大脑的设备,目的是让人快速学习知识 — 据说,现在已经做到能把学习一门外语的时间从六个月缩短到六个星期!Google 在公司大楼里弄了一些“冥想室”,据说还给员工提供带有传感器的套装和神经反馈设备。如果程秩序员能任意进入心流状态,工作效率将是什么水平?

现在在特种部队和硅谷高科技公司这种对人员表现要求特别高的地方,人们对“心流”之类的出神状态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追求,各种力量正在研发之中。心理学家和脑科学的加入,让这个追求越来越严肃了。现在美国有很多力量正在积极探索“出神技术”,让人进入“心流”状态。心流的一个好处就是能提升创造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麦肯锡咨询公司2013年有个报告,根据历时十年、针对大公司高管的调查,这些高管说心流状态可以让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五倍——这简单就是在对大脑进行超频啊!现在科学上对这种状态的解释是,人的大脑在这种状态下会有一种更高级的波,叫“γ波”

以前有人研究过西藏的僧人,发现他们如果功夫深,可以在打坐中发出γ波。但是这个打坐功夫比“刻意练习”还要难,我们常说刻意练习要“一万小时”,而僧人打坐平均需要34,000个小时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差不多要30年的时间。现在科学家想到了别的方法来缩短训练时间,比如在美国就非常流行“冥想”,有种种冥想培训班。不过有人觉得这样还是太慢,既然知道了原理,科学家们就想用仪器帮助人们实现这样的状态。在2012年被悉尼大学用来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用很微弱的磁脉冲去刺激大脑,把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暂时关闭。悉尼大学则是使用这个方法让人获得20到40分钟的心流体验。 实验结果是,没被刺激的受试者,只有5%做出了这道题;而接受了刺激的受试者,有40%的人做出了这套题。美国军方使用另一种“神经反馈”设备让人达到心流,据说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4到5倍。

2012年,有人对美国几所常春藤大学的学生做过一个调查,其中1/5的人为了应付学习和考试使用了“聪明药”。所谓聪明药,其实是一些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处方药,但是从非正常渠道没有处方也能买到。如果这个药能让多动症儿童集中注意力,当然也能让正常人集中注意力。等到2015年,更新的调查表明,全美国大学生中已经有1/3的人使用聪明药。现在人们讨论的焦点甚至都不是要不要禁止聪明药,而是服用聪明药应付考试算不算不公平竞争。更厉害的办法,则是用微量的迷幻药。多年以前,有人召集了27个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其中有工程师、数学家和建筑师等。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当前都遇到了各自工作中难题,一时之间解决不了。这27个人在加州某地聚在一起,每人服用了50毫克的LSD。LSD是一种强力迷幻药,但50毫克是一个很微弱的剂量,不会让你产生幻觉。服药之后,马上对这些人进行认知能力综合测试,结果是都提高了,最高的人提高了200%。接着给他们每个人4个小时的时间解决自己带来的问题 —— 结果其中就有好几个人,真把问题解决了,这可都是第一线的数学和工程问题。如果你现在碰到一个难题,怎么想也解决不了,有人给你50毫克 LSD,你吃还是不吃?据说乔布斯吃了。 2015年,CNN 采访了一位这方面的专家,这位专家说,他认识的几乎所有亿万富翁私下都在服用迷幻药来提升思维能力。在2015年前后我们都听说过我国不少艺人吸毒的事,甚至之中还有一些名人的后代,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知道了以上这些事情,不是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会惊叹人们对效率的追求之疯狂,简直已经到了一种上瘾的地步。如果你现在回顾一下之前第三章的内容,便会明白这些类似疯狂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是在宇宙规则引导下,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们不管产生了多少种不可预期的需求,但有一点我能十分的确定,就是人们总想花最少的时间来满足它。所以我才说,人们其实只有“时间”这一种需求。

5-5 价格

  虽然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却并不一定清楚两者之间的联系。人只要花时间去工作总会收入一部分钱。企业只要花时间去制造一些商品,也能卖掉这些商品收入一部分钱。这里的钱当然就是货币。我们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用时间可以换到货币。钱是我们用来获取资源最方便的东西,说钱也是一种资源一点也不过分。但请注意,我刚才用到了“最方便”这个词,这里可隐含着一层意思,就是相比不用钱而言,用钱的效率更高、更省时间。刚才那句话的本意是,用钱来换取资源所用的时间短,不用钱来换取资源所用的时间长——钱的本质是一种更省时间的工具。

  在手工业时代,商品全靠人们花时间制造出来,但货币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问题来了,既然人可以花时间自己制造出物品,为什么又要花钱买呢?通过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当然知道这个答案,就是时间不够。特别是到了现在,不少商品就算花掉一个人一生的时间都是无法制造出来的。但在现实中总有一些时候,我们明明可以花钱买到,却还是会用时间去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我既提到了商品也提到了资源,大家要理解的是,商品和资源在本书中是同一个意思,代表“可交换的东西”。为了句子比较顺口,我会有时候会选择不同的词。但大家一定要知道这指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后面我就不再作这一点的解释。

  还是假设,你每隔10小时就需要喝一次水,否则就会死亡。现在水的价格是1元,你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能用10小时找到水;方法二是每10小时能收入2元,这时候你肯定会选择用第二种方法去得到水,就是挣钱买水,这时候每10小时,你会多获得1元。当方法一是能用9小时找到水;方法二是每10小时能收入1元,这时候你会选择用第一种方法得到水,因为这时候每10小时,你会多获得0.1元。

  我先举一个生活中最常发生的事。一天,我站在路边口渴了需要喝水,这时候我有两种选择,一是找一个就近的商店买水喝;二是马上回到家喝水。一般情况下我的大脑会计算一下,回家的时间需要多久。这样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行为,第一种情况,我还需要1小时才能回家,而我已经很口渴了,这时候我肯定会选择花钱去买瓶水喝;第二种情况,我只需要1分钟就可以回到家,那我肯定不会有花钱这个念头,直接回家喝水。像这样的生活小事情,每个人都会经常的碰到。为什么在第一种情况下我愿意花钱呢?我明明可以花1小时回家喝水,不就节省下一笔钱了吗?

  同样的需求,人在不同情况下产生了两种行为,有什么不同?搞清楚了不同的地方,就知道了人们花钱的秘密。你发现了吗,唯一的不同,就是花钱比不花钱先得到水。花钱其实优先得到了享受。优先享受的意思就是,我并没有实际付出时间就得到了。表面上我花钱是买的水,本质上我付出的是优先享受之价。也就是花钱买了那1小时的时间。水的价格只要小于我对这1小时的估值,我就会付钱。

  这里引用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个人估值”。什么是个人估值呢?就是“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是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其他商品的最高数量。”这个定义出自阿尔钦(Armen Alchian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开始是没有钱的,有的只有时间,他获得的第一个资源一定是用时间换来的,时间也能看成是商品,因此,“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是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愿意花的最多时间。”这样说也是成立的。

  经济学对“个人估值”有更详细的解释,这里我就不展开了,简单了说,这个估值是主观的,绝对主观的。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估值,如果没有了人,世界上的财富就没有价值,价值都是人赋予的。总之,价格可以是时间的另一种价值表达方式。而且,价格越高的商品,意味着这件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其中凝结的时间越长——如果消费者想靠自己劳动去获得这件商品,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5-6 进化和演化归根到底是竞化

世界一直在变化,近几十年经历了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这种变化更是日新月异。20年前我还在用传呼机,现在已经用上了智能手机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万物互联,这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酷的电子产品问世。交通方面,城市地铁轻轨,城市之间的高铁、飞机,还有即将普及的电动汽车,日常代步的电动平衡车、电瓶车,我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是层出不穷,连鞋子都装上了滑轮。城市越来越大,你走在街上,各种眼花缭乱的时尚的穿着、越来越高的建筑,让人感觉越来越跟不上变化的速度。但是你认真的观察就会发现,还是有一些东西一直没变。比如:中国人用的筷子,几千年来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吃饭用的碗、盘子也是,几百年来也没什么变化。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的祖先是猿,生物们都在进化,但是也有上千万年来都不曾进化的生物,比如鸭嘴兽。这些事实提醒我们,进化规律似乎有点问题。

现在换一种思维,这些都可以很好的被解释。某些东西之所以能一直存在,那是因为他们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对比中长期保持着赢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在满足某种需求上还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筷子为例,中国人在几千年来一直未找到一个比筷子更为方便的夹菜工具,就是它一直存在的原因。同理生命也一样,如此长时间不曾未能进化,只能说明它现在的体型在获取资源上还拥有优势,根本没有这个驱动力去改变。用创业来比喻的话,这么年多来根本没有一种物品可以更有效的替代它们,所以时间一长,人们就觉得这些东西怎么一直没有变得更好,我认为答案其实就是它一直就是最好的形态。

我们之所以认为这些现象有违《进化论》的观点,是因为我们被“进化论”或者“演化论”这三个字给误导了。从这两个词的词义中,人们认为“进化”或“演化”是事物会自发进行客观进程——是自然界一种自动化机制,不管怎么样生命都朝着越来越复杂,能力越来越强的方向进化。我觉得这种观点其实没有逻辑性,肯定是不对的。我认为“进化”其实是一种被动机制,是以需求为导向的被动机制。这里所指的需求是之前已经解释过的概念——是广义上的需求。因此,“进化”或“演化”应该说成“竞化”更准确,所谓“竞化”就是事物非自动形成的,而是靠竞争对比筛选出来的。在第三章“秩序的产生”中,我已经分析过,宇宙的确存在着一套类似“赛事”一样的筛选机制,事物就是在一场场比赛中被筛选出来。有竞争事物才有机会被改变;有更好的秩序被创造出来事物才能被改变,而改变后的事物又符合人们的“时间偏好”——能更快的满足需求,最终就被我们看成了一种“事物在进化”的现象。那些很长时间我们都观察不到改变的事物,它们只是一直在赢而已。

5-7 创造和创新

      创造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我们通常把行为理解为身体的位移,其实这样的理解都不全面。我能观察到的世界只是创造的结果,创造的过程就是把多个对象组合成一个稳定的共同体。我们容易理解实物的创造也就是制造,我们利用工业技术实现了对实物大规模的制造,除了机械加工,最近的技术如3D打印,都属于这种创造,这种看得见的创造很容易理解。但是对照信息模型,对象不光有具体形象还有抽象,创造出抽象和具象一样也属于同一种行为。我把我知道的一个对象告诉你,这个过程可以描述成:我通过语言这种技术在你的大脑中创造出了一个对象,另外还有如小说、电影、游戏这些技术,也属于创造这一类信息的技术。总的来说,创造就是指创造出“秩序”,是熵值变小的过程,相反的过程就不是创造而是破坏。

      创新这个词的流行,源于这近二十年来信息技术的爆发,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一些下降,在寻找新的增长点的时候,发现只有互联网没受什么影响,还处在高速爆发阶段。于是对创新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从没像今天这样高过,强调创新也从来没这么高过,这里面估计还有另一种原因,就是以前我们都是拿来主义,照抄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创新似乎是别人的事,我们先照着做就好,但时过境迁从别人那里得到不更多新东西的时候,要想再发展就只能靠自己创新了。不过我觉得现在大家一谈到创新就会联想到互联网技术,这是因为的确互联网技术是当前创新的代表,但我们不能把创新和互联网划上等号。

      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传输技术,不是创造信息的技术。信息传输这个需求以前有,现在有,未来还会有。古人也有信息传输上的创新,而且都你是熟悉的事物,比如寄信、飞鸽传书、烽火台、信号弹、电报、电话等,有些我们用过,有些电视上听说过。现在我们使用互联网,是因为这项技术在传输信息上最有效率,它只是现阶段的一项技术而已,和之前人类曾经发明出的信息传输工具一样。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还会有其它技术来替代互联网,就如互联网替代了之前的技术一样。所以正确认识互联网本质,不要迷信。目前互联网体现出效率高、机会多、价值又大,人们就更愿意在这个领域中创新,这就造成了一个假象,让人以为创新就是和互联网有关,就是和信息技术有关。

      那么创新的本质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标准。事物创造出来后,有些人们会认为,这是一种创新,有的则不会。这里要注意的关键词就是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主观判断。既然是主观意识,那我们用来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哪一种属于创新,哪一种又不属于创新?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很容易找到答案,时间就是唯一衡量标准——谁存在的时间长谁就在竞争中获胜,比的是生命周期;谁争夺资源的速度快谁就在竞争中获胜,比的是效率。那就是说满足这一点就属于创新。

      使用软件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进行复制粘贴的操作,有的人用快捷键(Ctrl+C和Ctrl+V);有的人用菜单导航上的复制+粘贴的选项;有的人用鼠标拖动选择再点右键再在弹出的操作框中选择复制+粘贴;不管你使用哪一种,当你突然发现另一种比你现在正在使用的方法要更方便的时候,这一发现对你来说就是创新。还有我们每天都会和别人交流,不停的输出自己的观点,表达一个意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说清楚,也可以用一整段话来讲清楚,使用成语就让人觉得是创新;在演讲的时候用排比句就比不用排比句的时候更有震撼效果。

      创新是两种以上“秩序”对比后的结果,竞争的结果,能被大家称为创新的一方就是赢得竞争的一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实和故事的差别总是很大,有越来多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构的故事中。人们总喜欢通过故事来认识世界,但那是一种刻意...
    段炼3号阅读 322评论 0 0
  • 梦驻长安 楔子玄妙时空交错,千年岁月流淌。繁华的西安,昔日的古城……沉睡千年的梦恍然...
    黑麦hm阅读 441评论 4 5
  •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
    盾若阅读 134评论 0 0
  • 能让客户接受并且愿意掏钱购买,不单单在价格策略上,还包括陈列 地段 气氛,怎样的程序和氛围给顾客安心舒服的感觉 一...
    穆晓芳阅读 206评论 0 0
  • 今天说到的美丑搭配,只论外表——即第一眼看上去可被评定为“美女”或者“帅哥”的群体。有一种搭配现象出现的频率...
    DiarysView阅读 53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