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社交恐惧的人那么多,无法处理亲密关系的人那么多,叛逆的不会爱不懂爱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很多人都在内心深处隐隐的意识到自己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关系中的安全感。这一切都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从我们幼年时和父母的互动中就已经打下了基础。
“总以为你还小,察觉不到我对你的敷衍;
总以为你一个人,就可以玩得很开心;
总以为每天陪在你身边,就够了;
而你,却在我们的以为里习惯孤独。”
每对父母都想将世界最好的都给孩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多父母在以为的给予里,越走越远,再没读懂过孩子内心的渴望。
现在有很多孩子虽然一直由妈妈陪伴成长的,且妈妈照顾孩子照顾的也很辛苦,有些妈妈一样体验到了不被回应。因为我们看似在忙着照顾孩子,但她其实根本没能力看到真实的孩子。确实大部分父母都是这样养孩子的,所以,大部分孩子都只是长大了,而不是心理健康的长大了。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家庭环境影响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
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
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这样在合作、谅解和氛围下,不但使儿童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和作、谅解,使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
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如同陌路人,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系,形成良好规范。要相处和睦,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样教人,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这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一个爱的需要在其生命早期得到满足的成年人,在安全、归属以及爱的满足方面,比一般人更加独立。正是那些坚强、健康、自主的人最能经受住爱和声望的损失。
《奇葩说》里,如晶说了一段很感人的话:“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我不会错过你的后半生,也请你不要错过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