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同样的,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我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病。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略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因此,如果女友想多一点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点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什么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我们也许会欣赏诚实、自由以及和平的价值。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能会说:“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然而,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
I:每个人都价值观都会有差异,所以对事物的看法也就会有所不同。可以从三个步骤来做到求同存异,第一,允许不同的观点,第二,换位思考,第三,表达自己的需要。
A1:想起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平时一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会责备,做得好的从来不会表扬。长大后的我就经常跟妈妈斗嘴,惹得妈妈不高兴。比如妈妈说我从来不帮她做事情,也许她的需要是想让孩子分担。可是我的需要是不想做家务,我觉得自己的时间可以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扫地洗碗这种事。然而我的回答是我就不喜欢做事情。其实也间接的伤害了妈妈。
A2,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很久以前就看过,可是没有去用过。很开心现在可以拆了来用。以后妈妈说一些伤我心的话,我需要体谅她,这是她说话的方式,我可以找出她话里的意思,她希望她的女儿更好。如果妈妈的说法不能接受,可以尝试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需要说出来。比如做家务,如果事情不多,可以动动手的,一来体力劳动可以活动筋骨,二来解放一下脑子。也是很有益的。还能从帮妈妈做事上面表达对妈妈的爱,让妈妈有点点开心。这也是一种解决办法,认同对方的观点,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