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印度电影佳作《猴神大叔的小萝莉》,这部电影除了美轮美奂的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外,还给我带来许多感触,让人内心澎湃,热泪盈眶。
故事是这样的,巴基斯坦的哑巴小女孩和母亲去印度的神殿祈福,希望女孩可以再次说话,结果女孩在印度走失,遇见了德里的猴神叔叔,他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信徒,但他在不知女孩身份的情况下,将女孩带回岳父家,后来女孩被发现身份后,要被岳父驱逐,然而猴神决定亲自越境去巴基斯坦,帮助这个可怜的小萝莉回到父母的身边,经历千里万苦——边境巡逻兵的殴打,巴基斯坦政府的驱逐,并且被当成从印度派来的间谍而遭毒打......所幸一路上遇见了善良的路人,他们都尽他们所能来帮助猴神和小萝莉,最后在一位巴基斯坦新闻记者的帮助下,他们的故事被两国的人们所知,女孩终于回到了父母的身边。故事的最后,两国的人都放下心中的仇恨,共同帮助猴神回到了印度。
这部电影的中心其实十分的简单——爱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它可以跨越阶级,跨越国界,跨越宗教。爱可以让人们克服所有的困难。
看到最后我也不禁热泪盈眶起来,因为我无法想象真的有这么一个猴神叔叔,是可以为了一个毫无亲缘关系——甚至还有点家仇国恨的小萝莉,放下他生活中的一切,去到完全陌生又危险的国度,保护萝莉回到父母身边。
我不禁想,如果是我遇到了那个萝莉,我也会帮助她吗?事实上很可能并不会,看见路上没手没脚的乞丐(先不管是不是骗子)心中即便生出几分怜悯之情也会在绕开他之后,立马灰飞烟灭。即便是被陌生人问路,也是大多随意地应付一句不知道。虽然从古至今人们都被教导要乐于助人,但是真正可以帮助别人到什么地步呢,有没有尽自己所能呢?至少我自己越来越少的去帮助别人了,看见公交车上有人没有带零钱,打着伞时看见有小孩子冒着雨奔跑,看见老奶奶一个人拿着大包小包步履蹒跚的前行,已经越来越习惯性忽视了,就像医学上的“脱敏”,可能忽视的多了,我也就变得麻木了吧。
其实微观经济学上有个“成本与收益原则”,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做一件事之前要看他带来的收益是否超出要付出的成本。大多数人行动的内驱力大约就是这样的,然而一个人的价值观对于成本与收益的衡量又有极大的差异。比如,猴神受印度教价值观及生活经验的影响,觉得帮助女孩回家的成本——即路上的艰难险阻、在印度的活计——要比收益——萝莉回到父母怀抱——要高,所以猴神选择帮助萝莉回家。而大多数人——包括我——会认为这不值得,选择无视那个独处异国的小萝莉。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内心受到的极大的撼动,原来帮助他人是可以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的。你无法想象一个家庭全家人为最宝贝的小孩子在另一个国家饥苦无依,无法想象这对于一个家庭是多么大的打击,甚至生活不可以继续,即使泪流成河,即使悔恨莫及,对走失的孩子也是束手无策,只能希望她可以遇到好心人。而猴神送萝莉回家的这一善举,让整个家庭恢复了希望,甚至将善与爱的温暖传递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甚至让屏幕外的人们也泪流满面。
我真心的想,如果世界上多一些猴神叔叔,那世界该有多么美好啊。所以我决定从自身做起,也要成为像猴神叔叔一样,真诚地帮助他人的人,把自己的爱带给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但愿我的微薄之力可以让更多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也希望看见这篇文章的你可以细细感受到爱的温暖,并把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