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共创大会过去一周,感觉到社区中的氛围微妙的变化,人们的脸上更多的笑容,见面更多的亲切招呼。其实,这些原本在社区也是稀松平常的。来到这个社区的朋友大都会被这个社区里生活的人的状态而吸引,用一个朋友的话说就是:轻松而快乐!所以,或许也就是我自己的感受,因为自以为协调了一场还算过得去的工作坊。因为工作坊,认识的社区朋友多了,见面就都觉得亲切了。
回想起来到社区五年多的变化,也是从游离在外(身心皆不在),到旁观(身在心不在),到完全融入(身在心在)的过程。
在共创的第一个问题讨论中:你为什么要这所学校?共创组一起讨论,当时不太在意,随口说了句,我是因为女儿的选择才来到这里。没想到这给愿景整理组带来极大的困惑,不知道如何整理,因为完全不了解表达背后的意味是什么?这的确是一个情景的再现。当初女儿到了要上小学的年龄,我们开始择校。记得在择校半年前,我的好朋友同在一个社区的伙伴和我说起华德福学校的时候,我还信誓旦旦的说:我绝不会把孩子送到一个试验性质的学校中去。没想到女儿来到南山做了考察后说,我就要上这个学校。不得已,逼迫自己看了史代纳先生的半本演讲文集。看完后,对这个教育的目标有了一些了解,也感受到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之处,于是,便不再纠结了。当然,也有生活环境和空间转换的问题。于是我们配合孩子的学习,来到了南山。
初到南山,我还承接着外部公司的教练项目,每个月半个月的时间都出差在外。所以身心都不在这个体系中。只是简单的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和老师。两年后,因为创业方向的调整,有了更多的时间在这个社区,同时开始了心香园的经营,对社区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也仅限于旁观而已,完全没有融入到学校,参与学校一直提倡的家校共建中。直到去年,因为学校筹建高中,延庆有一所废弃的学校的资源,才在陪同当时的南山发展委员会去考察的时候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了多一些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当时也觉得这个离自己太远,毕竟我家女儿刚刚四年级,距离高中还有四年的时间。然后,那个夏天,发生了南山学校建校以来的最大危机。创始人黄老师的离去,让学校在一段时间之内出现了真空。南山何处去,大约是那个时候学校面临的最大课题!直到这次共创,我们才从凯鹏老师的描述中,大约清晰当时的状况。但是从她平静的语调描述中,我无法感受到那个状态下的纠结。相信那个夏天或许是她在自我理想成就中赋予学校组织生命蜕化成长的涅槃。
去年经历了自我创业历程中最重要的一场洗礼,终于厘清了自我的方向。也随之开始调整自我的重心到心香园,到社区建设方向上。或许是愿力的感召,U小组的学习感召来了学校共生委的伙伴,更多的投入到了家校共生共建的工作中。然后从共生的引发,延续到上个周末的共创。这个过程,经历了共生,经历了IPMT,对于华德福教育,对于人智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的折服于史代纳先生的智慧,同时对于社区中践行这个教育的一群人,有了更多的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不断的被他们的大爱,他们的执着和奉献所感染,于是有了今天自己身心的投入。
在这个变化过程,受益最大的是自身。因为厘清了“生命教育”的真义,也矢志于把自己的后半生投入到与自己的生命有关的事业。我自己把这个事业定义为两个方向:或者是和我们的色身(健康和医学)有关系;或者是和我们的法身慧命有关系,那便是自我的修行和成长。而我们今天送孩子来到这里,参与的这个教育,从一开始的设定便是,为了完成从入世到出世的一生完整的过程,让孩子们能够用贯穿一生的灵性生命的智慧指引他们度过完整的,自己想要的,有意义的人生。
要让孩子能够成就这样的人生,便需要作为家长的我们投入到社区中,成就自己的人生。所以从这个社区的开始,无论你的身心在哪里,你都是这个社区生命灵的一个鲜活的组成部分。如果希望这个社区的生命体能够走得更加精彩,更加持续和长远,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汇入的每个个体的力量都应该足够的清醒和坚定。我们绝不是简单的为了孩子的教育来到这里。而是真正的大家在一起,彼此温暖。社区的过去我们一起塑就,社区的今天我们一起经历,社区的未来我们共同成就。这就是“我”的社区,我的社区我做主。这是超越普通众筹意味的真正的融合,如同丁明老师在共创中陈述的那个“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