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学习心理学,是认为可以帮助我胜任本职岗位,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当我真正明白心理学的益处,计划再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时候,国家却取消了资格考试,让我不甚惋惜。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我对心理学的关注和热爱,我始终保持着对心理学知识的追求,加入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就是实践之举。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亲身经历的三个小故事,其中两件已完成,第三件未完成的,也是我最期待的,请大家不吝倾听。
第一个故事,偶然的自我救赎
今年一季度,我在单位的人事调整中没能获得晋升,成长进步受挫。一直以来,我自认为应该划属优秀行列,然而在这次大调整中却未能占有一席之地,同事中不乏比我资历浅、年纪小,论能力我是从来不会认输的,他们却一个个实现弯道超车,走上了领导岗位,于是我的内心焦虑了,近乎抑郁的心理特性困扰着我。工作积极性低,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我认为同事都在嘲笑我,热爱运动的我害怕人员聚集,觉得别人看我的眼光带有色彩,甚至出现失眠、早醒的器质性病变。我尝试着通过每天的阅读和锻炼身体来分散注意力,疲惫自己的身体,可是肉体上的折磨难以消除精神上的低迷,效果并不明显。我开始写日记,记录每天的心路历程,现在翻来还感叹当时的内心竟会如此复杂多变。
有一天,因为偶然的原因,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情绪ABC理论,眼前豁然开朗。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步入心理误区、掉进情绪陷阱却不自知,着实感到羞愧。我认识到自己之所以这般烦恼和焦虑,主要是因为“绝对化的要求”,我的不合理观念就是“我绝对不可能比别人差,我要比别人强!”挖掘深层次的原因,这与我父亲从小对我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他从小就告诉我,“同等条件下,别人可以做到,你就肯定可以做到,你不比别人差。”一直以来,我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人生信条,虽称不上拔尖,但始终能确保中上游的水平。然而,社会是一所大熔炉,从来不片面取人,“不努力不会成功,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成功”。既然学习了心理学,那我就应该能够走出心理误区,实现自我救赎。我要学会接受失败,学会接受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学会接受别人比我更好、比我更优秀、更有上进心、更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心理学让我学会了妥协,也让我的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我不再执拗于一时的得失,而是安心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工作,努力等待下一次机会,我又回归到了开朗阳光的行列。
第二个故事,顿悟的“垃圾桶”
由于我和爱人都有正式工作,所以母亲从大宝出生以来,就一直在家帮忙带孩子,5年过去了,她从一个身体康健的母亲变成了一个病痛缠身的奶奶。因为工作关系,我很少回家,婆媳关系倒也和谐。2019年,二宝出生了,家里的氛围也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变化。母亲越来越多的发牢骚,爱人也越来越多的抱怨,指责大宝不乖的情况频繁出现。我一开始还能够静静的倾听,但是慢慢地我也变得不耐烦,脾气变得暴躁,听完爱人的抱怨就冲大宝发脾气,批评她,甚至骂她;听完母亲的牢骚就冲爱人发火,责怪她不懂得分担家务,孝敬母亲。结果家庭关系越处越僵,曾经的幸福之家一度走到破裂的边缘,大人整日闷闷不乐、孩子每天战战兢兢,我感到十分痛苦,这不是我想要的家。
倾听,一个心理咨询师最为普通的谈话技巧,某天顿悟之后,我告诉自己要变成“垃圾桶”。我们总是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别人,而在自己的家人面前刀枪入库,不愿继续负重前行。作为家中独子,我是父母唯一的寄托;作为丈夫,我是妻子和孩子的依靠,面对这个岌岌可危的局面,我必须要支撑起这一切。于是每次回家,我都会认真听母亲唠叨,陪她聊上一会儿,然后把“垃圾桶”压压实,继续去倾听妻子的“诉状”,努力安慰她,完了把“垃圾桶”盖严实,换上一个父亲的笑脸,去关切地面对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家庭重新变得和谐了,她们说是我变了,其实是心理学帮助我成长了。
第三个故事,“女儿奴”的演变
父亲经过多年打拼,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他对我的教育方法是从爷爷那儿传承来的,就是“严厉”。爷爷奶奶有8个孩子,父亲总是对我说,“如果爷爷不严厉,我和你的这些大伯、姑姑怎么可能一个个都能过上好日子。”我对孩子的教育启蒙来自“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于是认识到孩子需要父亲来教育。我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影响,因此我的教育方式起初与父亲雷同,是那种来自农村的简单粗暴,大宝在这种情形下可是吃了不少苦头,我现在想起几件事情还有些悔不当初,对才几岁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过于严厉了。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女儿奴”一词开始充斥着我的眼球、弥漫在我的脑海。因为几十年后的今天,我自身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是存疑的,我多次反思自己,表面的自高自大源自我内心的自卑和不自信,这是经常受到批评的结果。“女儿奴”式的宠爱是否可以弥补这个缺点,或者会走上另外一个极端,第一次做父亲的我,心中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答。孩子已经慢慢长大了,“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太多的想法和观点萦绕耳畔,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办法和方式,我想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在学习中寻求答案。
因此,我报名参加了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院”,希望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读孩子的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帮助自己做一个好父亲,期待自己的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