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一家上线仅六个多月的新媒体跟大批员工解除了劳动关系。很安静地,聚了散了。本着“不造谣,不传谣”的原则,不做过多渲染。
需要明确的是,它并没有给如火如荼的新媒体创业泼下冷水。
事实上,在正式解除劳动关系前,这些“前传统媒体人”已经被媒体同行“预订”了。有媒体主编抱怨,打了好几个电话,原来他们在消息确定之前就已经找好了下家。
而主动“抢人”的媒体同行,也多为新媒体。
“新媒体”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也经常被质疑,暂不作探讨,这里只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媒体组织。新媒体作为这场媒体变革大潮中的一股劲流,“玩家”们最看重的其实就两个方面,一个是融资,关系到估值,一个是人才体系,关系到执行。
融资是为了储备弹药,关键的是,这场战争由谁来打。创业大潮之下,人才加速流动已经成为“常态”,新媒体行业也不例外。
而最不稳定的,就是中层。这个看法,是基于我过去一年来的主观感受,没有具体的行业数据来佐证。
身处其中,隔三岔五,你可能就听同事说某某离职了,有的拿到投资全职创业去了,有的加入创业公司“官升一级”,做了高管。传统媒体出身的他们,到了新媒体,腾挪空间大了些,也更容易出成绩,新媒体就又成了另一个跳板。
而中层的出走最考验管理者,哪个业务的中层走了,哪个就成了短板。公司管理者不仅要尊重他们的选择,还要物色能扛得住的新的人选。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上面“抢人”的那一幕。抢的就是中层人才。
这些传统媒体人接受过专业的采编训练,并有一定的采访资源,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管理内容团队的能力,在内部选拔机制完善之前,他们才是新媒体公司搭建人才管理体系的“骨干”。
既要听指挥,又能带队伍,中层团队的建设关系到战略执行层面的完成度。甚至不夸张地说,这一波新媒体“玩家”间的PK,比拼的就是中层的产品力和执行力。
而人才的加速流动,给了新一波“跳出来”的传统媒体人以反扑的机会。可以说,这波内容创业大潮的冲击之下,没有出路的是传统媒体,而不是传统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