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年少时读仓央嘉措,一首小诗,28个字,却写尽了一生痴情……
后来回看86版的《西游记》,女儿国国王问唐僧:“你说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要是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这才明白,唐僧并非无情。
话剧《青蛇》中,法海圆寂时,小青也曾问他:你有没有喜欢过我,哪怕一点点?法海说:你不是在我的房梁上盘了500年吗?
那些年少时不懂的深意,此刻一下子透过时光扑面而来……
01
曾经在简书上读到一篇文章,说一切佛教信众或历史研究者,都不可能从“玄奘大师是否为某个女子动过凡念”这样的角度,去探究一代高僧西行求法的宏伟愿景和坚韧内心。
但是,我们不是皓首穷经的考据家与青灯古佛的弘法人,我们只是红尘中的痴男怨女有情众生、只是读者和观众。
唐僧是否喜欢过女儿国国王?原著里是这样写的:
“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一个要洞房花烛交鸳侣,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女帝真情,圣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牢藏情意养元神。一个喜见男身,恨不得白昼并头谐伉俪;一个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二人和会同登辇,岂料唐僧各有心!”
一个“喜孜孜”,一个忧惶惶;一个真情,一个假意;一个喜见男身,一个怕逢女色。作者用一系列的对比,描述了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想法,虽同乘驾辇,却各有思量。
一个盼的是洞房花烛和谐到老,一个想着的是金蝉脱壳西去求经。女王有情,唐僧无意。
02
在原著中,唐僧是个执着于求得真经,普渡众生的“觉悟者”,但是,我总觉得有些情节不甚合理。
西天取经的道路上,他虽是佛祖指定的人选,但也只是得道高僧。面对要吃掉他的妖怪尚且畏惧,又怎么能说完全地斩断了七情六欲呢?
女王一来不是妖异邪祟,没有加害之心;二来情深意切,愿以王位献之。这样一个温柔、身份雍容的女子,怎么可能不一见而倾心呢?
况且,女王乃天上人间不可多得的绝色美女,原著中对她的外貌是这样描绘的:
“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妖媚姿。斜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
这样一个女子站在面前,任谁不得有几分动容?
从这一点上来看,我还是更喜欢剧版《西游记》。
03
86版《西游记》中,女王对唐僧一见倾心,他三次表明身份:“贫僧唐三藏参见陛下”,她却只顾得痴痴望着他,什么也没听见。
后来,两人在花园中闲逛,看见湖中鸳鸯戏水。
女王道:“你看那戏水鸳鸯,如胶似漆,多么欢快,你说是么?"
唐僧低头回避,只低声说了一句:“陛下看得真切,贫僧不曾留意。”
正所谓,一个为情所忧,一个为情所困。一个想要伦常中的爱情,举案齐眉,白头偕老;一个甘愿守孤灯,伴古佛,单宿单飞……
唐僧道:”贫僧许身佛门,正是为了解救芸芸众生……“
女王答:”既然御弟哥哥有如此情怀,那么眼前就有需要你解救的芸芸众生。“
04
那一日,女王邀圣僧前去赏西凉传国之宝,借机向他表明心意。
他却说:“佛心四大皆空,贫僧尘念已绝,无缘消受人间富贵。”
“你说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要是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
唐僧不语,只是躲避,有那么一瞬,两人眼神交汇,一个柔情似水,浓情蜜意;一个电光火石,如痴如醉。
良久,唐僧说道:“我就是睁眼看你,又能怎样?”
“还望女王殿下放了贫僧西去,来世若有缘分……”
“我只要今生,不要来世”
05
若说唐僧对女王无情,我自然是不相信的。只是今生已入佛门,只得许她来世……
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红颜。九九八十一难,最难过的原来是情关。
当年,我们都觉得唐僧躲过了一劫;如今才明白他错过了一世。年少时读不出的挣扎和无奈,时过境迁,才懂得他爱的克制。
人生有八苦,求不得,守痴念,只是命中也是该然。
终究,唐僧还是要西去求经,分别之时四目相对,两顾无言,这时节风沙迷人眼, 天地也垂怜。
人间事常难随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