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说两个故事。
首先说的是关于阎百诗的事例。阎百诗——清朝的国学大师,当时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经阎眼过,未可轻示人。”而且在他晚年,雍正还亲自写信叫他到皇宫里去“玩”。
但谁能想到,这个当时有着天下第一“文典”的国学大师,小时侯却是天下第一大笨蛋。小时候的阎百诗,记忆力特别差,常常一首短诗读了上百遍,到头来一句也记不住,老师在旁边一个字一个字给他解释,解释了一遍又一遍,过一会儿再来问他,却仍是混混沌沌。连他的母亲也觉得他这个记忆力没救了。
但阎百诗却没有放弃对自己的期望,读书时,母亲不准他读出声来,他就不违背母意,一个人躲到一旁,采取“默记”办法,暗暗地读书,最终成为一代国学大师。
另一则是关于美国神童布兰登•布雷默。他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开始认字,3岁学钢琴,10岁高中毕业,却在14岁的时候自杀了。布雷默曾参加过一次智商测验,178分,而且他还表示测验太简单了,没有全部答完。这样一个天才儿童却自杀了,原因不得而知。
为什么一个从小被认为很笨的人可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而一个被认为是天才儿童的却自杀了?当我看完《终身成长》这本书后,我意识到或许是两者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
《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是卡罗尔•德韦克博士,他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德韦克教授以对“成长型思维”的突破性研究,荣获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在这本书中,她系统的阐述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分别对人造成的影响。
德韦克认为成功不在先天,不靠外在,关键在于思维模式:是满足于现有成果、避免失败可能的固定型,还是以努力为豪、寻求挑战机会的成长型,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能在成功路上走多远。
成长型VS固定型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倾向认为智力等能力水平是天生的。他们不相信改变,他们害怕犯错,而且面对他人和世界采取防御的态度。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智力等能力是通过后天努力所提升的。如果问他们觉得自己最成功的时刻是什么,他们会回答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的时候。他们看重在过程中自己的努力以及获得的提升,而不仅仅以结果论成败。他们对于世界是探索的态度。
徳韦克教授分别对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做过脑电波实验,发现: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只有在反馈信息反映其能力水平时才会产生兴奋感。
当他们被告知答案正确与否时,脑电波显示出他们的注意力在此时表现得最为集中。然而当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学习机会的信息出现时,他们的脑电波没有显现出任何的兴奋迹象。即使他们所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时候,他们也不屑于去学习正确的解法。
而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对能够增强自身能力的知识格外关注,只有他们把学习过程看成是最为重要的。
由此可见,固定型思维的人会因为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进而失去了进步的机会。
两种思维模式会造成什么影响?
徳韦克教授曾做过一系列的实验,想验证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德韦克找了一千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一部分学生夸“你真聪明”,对另一部分人夸“你真努力”。
被夸“你真聪明”的学生,大部分会拒绝继续接受有挑战性的任务,并在接下来遇到难题的测试中,成绩会一落千丈;而被夸奖“你真努力”的学生,不仅勇于接受挑战,甚至愈挫愈勇。
这个实验体现了第一种影响——思维模式会影响你未来发展的潜力。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下,人们会竭力证明自己,逃避一切挑战,做比较容易的事情,这样能力无法提高,也印证了他们能力“天赋论”的理念。
而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下,人们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努力寻找机会提高自己。他们不害怕失败,甚至是会拥抱失败,因为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应用心理学家约瑟夫•马尔托奇奧曾做过一项研究,邀请同水平的员工参加一项电脑技能培训。刚开始,员工们都对自己的电脑技术都充满了自信,但到课程结束的时,他们却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被灌输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员工,面临越来越难的挑战时,并没有放弃,也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断提高自己;而被灌输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员工,在错误面前却越来越低迷,逐渐对自身的电脑技能丧失了信心,未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这实验体现了第二种影响——思维模式会影响人们的信心。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在挫败之后,会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是这一块料,而且会破罐子破摔,全盘否定自己,看不到自己拥有的优势,自暴自弃。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真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改变计划,一步步的提高自己。
不仅如此,思维模式还在第三个方面影响着你,那就是对自我的评价。
徳韦克认为,当一个人认为智力为固定不变时,他对自我的评估极其不准确。因为固定型思维的人会以表现为目标,在意的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真正的成绩和业绩,所以他们会更愿意选择容易的,能够表现自己的事情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更有甚至会认为在这个领域没有人会强过他。
而一个人认为智力是可以发展的,人是可以改变的,他们会以学习为目标,考虑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学到什么,并会根据“是否可以学习到东西”去作为职业选择的衡量标准。这样他们就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因为在学习之前,你首先得对自己有一个评估,知道自己哪些擅长,哪些不擅长,这就需要你正确的评估自己。
固定型能转变为成长型吗?
徳韦克教授表示认知治疗能帮到我们:“认知疗法教会人们控制自己作出极端评判,从而使得对事物的认知更加合理。”其实除了心理咨询,我们日常的一些努力,也能帮助塑造成长型思维模式。她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提出了塑造成长型思维的三部曲:
1. 接纳自我
要知道“完美的自己”并不可能存在,我们要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这个事实,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走出提升的第一步。
2. 察觉自己的“固定”想法
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是可以同时存在同一个人的身上的。比如可能在智力上是固定型,但在能力的发展上是成长型。那么该如何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呢?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你认为智力等的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提高的?
当别人的表现比你更好的时候,你是会认为对方比你聪明有才华呢?还是因为他比较努力用了比较好的策略?
你认为努力是愚蠢的表现吗?
你认为成功的标准是做到自己的最好,还是没有犯错?
以上这些只是简单列举,徳韦克教授建议大家可以将下面这个信息图贴在常见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
3. 制定可执行的成长型计划
每天试着问自己:今天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思考如何利用这个机会的时候,制定一个计划,然后问自己: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行这个计划?让计划更加具体,之后付出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你肯定会遇到阻碍和挫折,分析找出具体的原因是什么,个个击破。当你成功完成这项计划的时候,别忘了问自己:“要保持不断成长,我还要做些什么?”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并不是说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就一定能成功,而是相对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成功的概率更高。所以不管你是那种思维模式,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妨试试成长型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或许能帮你理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