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老板亚美利哥·勃纳瑟的女儿被几个混混虐待,她被打裂了的下腭骨还在用钢丝箍着。然而法官却宣判,那几个混混只是被要求在教养院禁闭三年,而且还是缓期执行。亚美利哥·勃纳瑟顿时气炸了,却对此毫无办法。此时能帮他出一口恶气的,只有一个人,那个叫维托·柯里昂的老头子。
好莱坞演员约翰昵·方檀回到家中,被自己那美丽的妻子嘲笑。他正处于演艺生涯的低谷,本来有一个很适合的角色可以让他重回巅峰,然而那个该死的制片人却因为某种“私人原因”,偏偏不给他出演。此时能帮他强行夺取角色的,只有一个人,那个被称为“教父”的老头子,维托·柯里昂。
面包师傅纳佐林,他的女儿到了结婚的年纪,并且有一个难得的对象,他烤面包的助手恩佐。然而恩佐是一个意大利俘虏,每天宣誓才能获得假释,然后在美国工作,如果假释一被撤销,他就会被遣返回意大利,再也没法回来,所以这桩婚事就悬了。此时能让纳佐林成为美国公民的,只有一个人,教父,维托·柯里昂。
为了引出这位伟大的人物,《教父》小说先详细介绍了三个人的难处,然后烘托出老教父的超常的能力和智慧。
电影版《教父》也可以这么干,但显然很不明智。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用一个经典后拉镜头引出了伟大的维托·柯里昂。
他的衣着典雅而讲究,举止淡雅而稳重,气度非凡又谦逊有礼,一副斯文人的样子,却无时无刻散发出震慑旁人的威慑力。
乐于助人是他的“看家本领”。
不管是在美国发了财的殡仪馆老板,还是小小的面包师,他都愿意出手相助。他就是这样发展起自己的势力的,所以他深信这一套。
1901年,尚未成年的维托·柯里昂独自从意大利西西里来到美国大陆。他并不是有什么宏大的志向,非要来这片新大陆发展不可,只因为家里遭遇黑手党迫害,亲眼目睹至亲被杀,迫于无奈,他才踏上了逃亡之旅。
好不容易在纽约安定下来,有了一个顾家的妻子,稳定的家庭和工作,却又遭到黑手党的压迫,失去了经济来源。
也许是自幼就失去双亲的缘故,维托·柯里昂比常人更早懂事,他年纪轻轻就已经非常明白事理,他看得出从小照顾自己的老板有难言之隐,所以没有责怪,而是选择接受现实。
回到家中,他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对妻子淡然一笑。他知道,无论情况多么糟糕,他都不能让家人担心。
应对危机,维托·柯里昂的天赋开始显现。
其实早在孩童时期,面对黑手党的追杀,他已经能够理智地迅速逃跑,没有任何“无脑”的行为。换成一般的人,甚至是年纪更大一些的人,亲眼目睹杀人的场面,难免会惊慌失措。
可一旦慌了神,他就根本没机会去美国了。
他似乎从来都不害怕黑手党的暴力手段,他知道只要不去硬碰硬,自己就能暂时相安无事。
面对西西里村的唐·乔奇,他果断逃命,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面对纽约的范·伦奇,他先是让步示弱,然后竟然斗胆面对面“讲道理”。
讲真,去找范·伦奇讨价还价是有些冒险的,为什么他还要去?
因为光是淡定自若,是不够的。不做出反击,这些黑手党就会更加肆无忌惮。总之,他不能一直逃。他不畏暴力强权的气魄和胆识,也决定了他不会再一次“逃跑”了。
在亲眼看到范·伦奇本人,上下打量一番之后。他就已经决定,要亲手宰掉这个“纸老虎”。电影中,导演用巧妙的灯光暗示了他阴暗面的崛起。
面对危机能冷静应对,关键时刻能下得了狠手,依靠这两个“优点”,维托·柯里昂开始在纽约发迹。而真正让他成为受到万人敬仰的教父的,是第三个“优点”,无差别式的帮助他人。
《教父2》只讲了其中一件,他帮助一个老妇人保住房子的租用权。但通过“侧面描写”,观众能够得知他在此之前已经帮助过无数的人,尤其是那个房东在打听完他是什么人之后的态度反转。
类似于中国的民国枭雄杜月笙,维托·柯里昂也是通过不求回报的付出,换回了他人翻倍的回报。
至于他回到家报仇的事件,一方面可以说明他对家庭的重视程度,黑手党唐·乔奇破坏了他的家庭,这是他不能忍受的,同时也是影响他一生的,正因为他小时候失去了家庭,长大后才会如此看重家庭,他深知没有家庭是个什么滋味。
另一方面,其实也能说明年轻的维托·柯里昂还没有达到宽恕仇人的程度,电影没有呈现他的成长,不代表他一开始就是完美的。暴力是会上瘾的,对范·伦奇的暴力手段让他吃到了甜头,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和回西西里报仇的那次。
而同伴的受伤势必会影响他对暴力和仇恨的看法,多年以后他的儿子迈克尔·柯里昂也领悟到了,“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老年的维托·柯里昂继续着自己的行事原则,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让他的判断更加准确,胸怀更加广阔。
孙子兵法有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对将领,也就是领导者的“五德”要求,维托·柯里昂基本全都有。
有智慧,能解决各种问题;
守信用,答应别人的说到做到;
讲仁爱,对部下宽厚,重视家庭;
能决断,该下手时果断下手,能给对方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威严更不用说了,不光是对部下,对敌人,他的威严仿佛都不可侵犯。
几乎每一点他都是孙子“五德”的模范,也难怪他能成为领导者的模范,只可学习,却无法简单复制的模范。
同时,他还是男人的模范。
第一点,谨慎细心。
“女人和小孩子们可以很粗心。”他告诫自己的儿子迈克尔,“但男人不可以。”
人生是一盘棋局,无法悔棋的棋局。一开始你可以按部就班,但一旦到了关键时期,你就必须走一步想三部,否则,一个失误就有可能断送全局。尤其是对于要负起家庭责任的男人来说,一个失误摧毁的可能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家庭。
第二点,别让家庭之外的人了解自己。
“永远别让外人知道你想什么。”维托·柯里昂告诫自己的儿子桑提诺。
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但其实这是很危险的。一旦让居心叵测的人了解你的一切,你就可能会成为被利用的对象。只有家庭有资格了解你,所以家庭才如此珍贵。
第三,陪伴家人是一种责任。
维托·柯里昂告诫自己的教子约翰昵·方檀说:“不懂得陪伴家人的男人不算是真男人。”
在维托·柯里昂眼中,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他这么说,也这么做。《教父》中他选择隐退,一方面是身体原因,另一方面无疑是他在生死关头意识到,如果现在不陪伴家人,可能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家庭,是每个人的港湾,也是每个人的责任。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包括事业在内,忽视了家人,等同于逃避了责任。逃避责任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所以不懂得陪伴家人的男人,不算是真男人。
伟大的教父,身在银幕之中,便教会了我们种种处世之道,即便他“讲道理”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仍然受用。
他的存在,使得《教父》成为了具有社会学深度的作品。经典角色,总是在成就经典作品。
最后,请致敬逝去的维托·柯里昂,愿他的思想,能永存于世。
一个人何以为生,并没有什么差别。——《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