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愚人节,大家都很开心。特别是小朋友,这是与同学,朋友,家长,老师们开玩笑都可以被原谅的一天。
对于大人们来说呢,愚人节可以是一次边缘性试探的机会。
比如,在面对心仪的对象时,你这天可以厚着脸皮大方的跟对方告白。如果对方也敲好喜欢你,那便是成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一天。如果对方拒绝了呢,也可以说,哈哈,今天愚人节,开了个玩笑。避免了告别失败的尴尬。所以愚人节也可以说是‘原谅节’呢。
当然,也不避免有些调皮的人趁此机会开启他们的玩性,因为被捉弄的人明白,愚人节这天是不能生气的。但是捉弄也要有度,适可而止,不然可就弄巧成拙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开的起玩笑的,只是因为这个节日的特殊性,每个人的宽容度似乎在这一天会被放大。
那么,每个人都喜欢愚人节,愚人节又是怎么来的呢?怎么碰巧就刚好在这一天设置为愚人节呢?
其实,愚人节是有很多来源的,但是归根究底,愚人节来自西方,是一种易于被接受的文化节日。
有一个起源传说是在1964年,法国皇帝查理九世宣布要改用格雷果里历法。于是原先的4月1号举行的新年活动被提前到了1月1号。这个改革当然也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所以,这些守旧派依旧遵循4月1号进行新年活动,互送礼物,举行庆祝活动,改革派就对守旧派大加嘲弄,将计就计,骗守旧派来参加活动并送假礼品给他们,上当受骗的保守派便被称为“四月傻瓜”或者“上钩的鱼”,没想到,这种党派之间的互相捉弄,竟然还在法国流行了起来,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愚人节,并不断受到人们的喜爱,后来也成了一个全世界的节日。
然而,愚人节的谎话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的,这天的玩笑只能开到中午12点之前,也是有适可而止的意味存在,毕竟玩笑开过了可就是自讨没趣了。
所以国外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愚人节的:愚人节已过十二点,你这个大傻瓜来得晚。待到明年愚人节,你将是最大个的大笨蛋。
愚人节除了规矩,也是有过节日的习俗的。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的环境。比如,布置得跟过年一样,或是布置得跟圣诞节一样,然后等客人来的时候,祝贺他们“新年快乐”或者“圣诞快乐”,令人哭笑不得。
同样,吃饭上,也有做“假菜”的习俗。将各种非原来的食物做成另一种食物的假象。以此来伪装成丰盛餐来取笑不知情的人。
总之,愚人节这天,身边所有人都可能变着法来骗你,捉弄你。值得温馨提醒的是:在这一天,凡事都先用脑子想一想,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