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米
上周有个新闻,一个外卖小哥进小区送餐时疑似猥亵十岁女孩,被愤怒的爸爸砍死了,末了各路新闻报道之后,后续动静很小,真实的情况也许待考察,或许是案件本身的性质比较复杂,人情社会里该怎么讲法,法制社会里又怎么讲人情?
从这件事情里,我看到的重点是“猥亵女童”,这是一个很恶心的事情。
2011年韩国电影《熔炉》上映,披露了2000年至2004年间发生于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性暴力事件,一时间引起了众多人对聋哑人的关注和对幼童猥亵案件的关注,在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人性的丑陋面,是病态的社会现象。
我在很多简书作者的作品里读到过关于被猥亵的真实事件,他们只是通过文字将事情陈述出来,真正受到伤害的人的内心,我们读不出来,感同身受不了。
我们在各种渠道不断接收这样的信息,一直觉得很遥远,可如果哪一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者是自己身上,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
中国是一个保守的国家,我们这一代(90后),被誉为科技发展后的新生代,受到家庭性教育的人也少之又少。保守“灌溉”着我们成长,教育着我们要懂得礼义廉耻,和异性保持距离,甚至小时候和男孩子一起玩,玩的太热闹的时候脑海里都突然冒出“男女授受不亲”的想法,于是拒绝和男孩子继续礼貌往来。
在家长眼里可能这是大家闺秀的正确做法,但家长没有考虑到,不去正确的引导教育如何与异性正确相处,长大以后,女孩子怎么和男孩子正确相处,那都是男孩子教的。
为什么女孩子公开谈性就是不知廉耻了?男孩子张口荤段子满嘴跑火车,反而被说成真性情?
因为女孩子会的都是男孩子教的,评论女孩子的估计都是那些男孩子的家长,传说中的三姑六婆。
我害怕陌生人,但更害怕那些比陌生人还要恐怖的熟人。
有多少幼童被熟人性侵?那些门口的大爷,自家的老舅,谄媚的叔叔和“善良的邻居”,都是性侵犯的常客,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受到伤害的孩子父母选择不发声。
为什么不发声?因为发声了会被媒体报道,会被社会关注,孩子的未来就毁了。
可是爸爸妈妈们,你们这样隐秘的做法,只会让孩子闷声不吭的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们会有阴影,会以为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会带着一辈子的不安全感活着,甚至于早早的死去。
中国性侵猥亵等案例实际报道和真实发生的比例大概在1:7,也就是7个人里,只有一个人会说话,调查显示,每六个女孩里就有一个女孩遭受过性侵,你在感叹自己不是那六分之一的时候,也去想想那六分之一是带着怎样的压力苟活的吧。
记忆里有这样一个人,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只是我小姨的男朋友,我的小姨非常漂亮,找的男朋友自然也不差,家里的小孩子都非常的喜欢他,我也不例外。但是那一件事,改变了我对这个人的看法。
当时我上四年级,十岁,我的妹妹比我小两岁,小姨住在我们家,表弟妹们也常来玩,那天是个家庭聚会,我和妹妹拉着这个家里未来的新女婿去小区的公园玩,当时夜黑了,七八点钟,我在一个劲儿的玩秋千,他带着妹妹在玩滑梯,期间没有来找过我,等到我玩累了,他拉着表妹叫我回家,一路上表妹一句话也没有。
回到家以后,妹妹拉着我进房间,告诉我她很讨厌小姨夫,我问她为什么,妹妹有些唯唯诺诺,支支吾吾的告诉我,他摸她的胸,就是一点一点的摸,碰一下那样子,让她非常的不舒服。当时我十岁,妹妹八岁,我们对于性侵没有概念,只知道被一个这样的大人摸,终归是不舒服的,后来我们就刻意和他保持了距离。
长大之后也就不怎么来往了,现在回过头想想,这他妈就是性骚扰啊!还好这个人不敢多做一步,毕竟家里人都在,但如果他是一个陌生人,那么妹妹就危险了。
如果你是女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非常的重要。在社会环境不友好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去提高防范意识和反抗能力来保护自己。
有时候和朋友看玩笑,说是要随身带着防狼喷雾,但是想想又没有必要,因为对方看到脸之后应该就没有性趣了吧。自嘲归自嘲,如果独自一人在外工作,不论长相,防范都有必要,你还真以为人家看脸?关了灯都一样,捂着脸照样。
如果你是男孩子,那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在不行还有右手,饥渴不能靠猥亵去解决,有着正义感的精神,路见不平一声吼,羸弱的女生真的会感激你一辈子。
社会没有那么可怕,也没有那么善良,身边的人看起来友善,实际上也不见得真的友好。
关于前些日子那个爸爸会被怎样判刑,很多网友说证据不足这就是过失杀人,死刑。
可是壹米觉得,作为爸爸,他因为保护女儿而愤怒的心没有错,那个猥亵他女儿的送外卖人员,死了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