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熹冀国学院分校数字媒体与AI智能应用系金牌讲师张远超,为崂山区老年大学的银龄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课:智慧乐龄生活课——从DeepSeek到美好日常。作为青岛市老年教育领域的开创性课程,开课当天百余人的教室座无虚席,现场其乐融融,为未来中老年朋友们更加系统地学习AI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智能技术的横空出世,正在重塑人类文明的地平线。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变革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与智能时代相遇,让银发族手中握住智能终端,不仅仅是与时代同行这么简单,这更是他们通向新世界的密钥。熹冀国学院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适老化教育,以青岛为起点助力更多人跨越数字鸿沟,通过分层教学模式逐步覆盖全国,让智能技术真正融入银龄群体的日常生活。
时光折叠术:重返25岁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科技其实早已突破生理年龄的界限。数据显示,全球65岁以上人群的智能设备持有率三年内增长了217%,这不仅是生活便利的大趋势,更是精神世界的刚需。
熹冀国学院推出的这堂AI公益课,首日座无虚席,学员们专注记录着屏幕上的每个字符,笔记本扉页上工整的笔迹,折射出对新知的渴求。在这里,他们知道了远程问诊能缩短就医距离、AI管家可以守护独居安全、古老的照片能动起来唤醒尘封的记忆......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温度,填补银发族在物质与精神维度的双重需求。那些曾经在传统认知中与科技绝缘的双手,此刻正郑重其事地触摸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重构生活图景的智能密码
这是为银发朋友们场量身定制的公益课堂,为他们打开了美丽新世界,从基础概念拆解到场景化应用,课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框架:健康管理手表是24小时私人医生,实时监测数据、预警风险,在突发状况时自动触发紧急救援;智能家居系统也不止于远程操控,而是通过深度学习优化生活习惯,从室温调节到膳食建议,让科技成为贴心的生活管家。
随即进入AI创意环节,鬓角泛白的朋友们在课堂上与儿时的自己和尚年轻的父母“相遇”,AI修复工具让泛黄的记忆穿越时空走了出来,老照片重焕光彩;千年前的历史人物在数字化处理下重生,我们可以与古代圣贤零距离对话;一部手机可以拍摄微电影,丰富的人生经历可以智能成片被千万人看见。那些曾被定义为"年轻人专属"的社交媒体,此刻正被银发族用AI文案赋予独特韵味——既有岁月沉淀的睿智,又不失智能时代的鲜活。
永不退休的生命价值
这场智能启蒙远不止于技术传授,它正在重塑银发族对生命维度的认知。当AI工具将创意门槛降至指尖,白发不再是停止探索的理由;当数字技术突破物理限制,阅历反而成为最珍贵的创作素材。那些曾在职场挥斥方遒的智慧,那些被岁月打磨通透的哲思,在智能技术的赋能下,正转化为短视频里的妙语连珠、电子相册中的艺术叙事。
课堂上跃动的银丝见证着:退休不是人生的谢幕,而是第二舞台的启航。AI拆除了年龄的藩篱,让经验与创新产生化学反应。当78岁的学员用AI还原童年街景,当古稀夫妇合作生成家庭微电影,科技不再是冷硬的机器语言,而成为传递情感、延续价值的温暖载体。
写在时代卷轴上的银发宣言
这堂AI科普课犹如一扇任意门,门后是无限延展的数字疆域。在这里,每个生命阶段都能找到专属坐标,每次点击都在拓展人生的象限。那些曾经被认为"过时"的人生阅历,正在智能技术的催化下,转化为不可替代的创意资本。
智能时代的列车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但银发族已握紧车票。我们清晰看见:科技的终极使命是让每个灵魂永远年轻。这或许就是智能时代最动人的馈赠——只要保持探索的勇气,银发也可以是迎风飘扬的战旗。
熹冀国学院介绍:
在国家大力倡导“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熹冀国学院应运而生。学院秉承“师法先贤,立德树人”的理念,通过汇聚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将国学精髓与时代需求深度融合,深度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等资源,共同构建一个集教学、研究、实践于一体的新质教育平台,推动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