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说:对方只是想要责难挑衅你,通过权力之争来达到让不顺眼的你屈服的目的。这个时候你如果发怒的话,那就是正中其下怀,关系会急剧转入权力之争。所以,我们不能上任何挑衅的当。
我见:生活中的“权力之争”无处不在,这种权力之争不是指职场或者官场上的职位利益之争。而是普通的通过权力之争让对方屈服。以前也了解过所谓挑衅,责难,是对方想要故意激怒你,让你失去分寸,失去理智。但是并不明白这种核心是“权利之争”,是谁占据争执的上风,谁能够掌握主动权,谁能够率先让对方屈服。最亲近的人之间易发生这种的“权力之争”。
我思:今天儿子跟哥哥姐姐跳绳时,想要第一个跳,为了避免家中形成年龄小的优先这种习惯,我都是主张他们剪刀石头布决定先后。剪刀石头布后儿子最后一个跳。臭小子嘴巴撅的高高的不跳。我在旁边跟儿子说,赶快想好要不要跳,你在生气的时候哥哥姐姐已经调了好几个回合了,如果继续这样生气,你要错过更多快乐的时间了。儿子不依不饶,抓过我的绳子甩在地上,歇斯底里的哭着。若在平时,儿子肯定要挨揍了。下午无论儿子怎么做,都耐心的看着他,反而他觉得无理取闹没意思了。拿着零食边吃边跟哥哥姐姐玩儿去了。
哲人:首先希望你能够理解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我们即使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如果能够从经验中明白这一点,那自然就不会再有怒气产生了。
青年说,在遭遇挑衅、怒不可遏或者人格攻击的时候,需要一味忍让吗? 哲人说:“忍耐”这种想法本身就表明你依然拘泥于权力之争。而是要对对方的行为不做任何反应。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一点。
我行:遇到权力之争时,不去做任何反应,待对方平息时,根据情况去沟通。跟老公、跟孩子、跟父母交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你生气时我不气,但我会反思的做事方式方法是否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