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似乎“秋”这个字有魔力,能令人远离夏日的暴烈、燥热,渐渐凉爽、沉静下来。
《庄子》中有“秋水篇”,以河神见海深为喻,指出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准确认知、判断并不易,告诫世人不能囿于己见而自大。
读来晓畅自然,毫不滞涩: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有秋水剑,也有美人眼。秋风中的水波,温柔,灵动,清莹。
古人借来形容美女双眸,“秋波”,“剪秋水”,“望穿秋水”,“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横”。
南朝庾信在阳春三月写的《马射赋》句子“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被唐代少年王勃化用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传诵千古。
说相思,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通过细微现象预见趋势,有“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说才女,有秋娘。唐代常指歌伎,后统称才貌双全的女子。
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李錡有妾名杜秋。李叛变被杀后,杜秋入宫,受宪宗宠幸。到穆宗时年纪已老,放回故乡。
才子杜牧过金陵,见到年老贫困的杜秋娘,有感而作《杜秋娘诗》,记述她的一生悲欢,使其名载文学史。
诗中注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錡长唱此辞。”
屈原的高足、美男子宋玉,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影响后世深远,开创悲秋传统。无数绝美诗词,在秋季诞生——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浮云世态纷纷恋,秋草人情日日疏。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