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让我沉默了半个小时。
一位知名育儿博主在美国读书的儿子自杀了,年仅20岁。
文章对这对父子的生活有着详细地记载,认为这个儿子简直是“完美孩子”,对于这位父亲也有很高的评价,我从他给儿子最后的告别信中看出他对儿子满满的尊重和爱。
事情很快发酵,很多公众号对此转发,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猜测和评论。
逝者安息,生者不易。我不想评论,只想聊聊我看完文章后的感受与自省。
️你对孩子要求高吗?
我或许是个对孩子要求高的妈妈。
别的不说,从孩子周一到周六满满的课程中可以看出。
在娃儿度过了两年每天晚上在家里晃来晃去的日子后,
今年3月份开始,我给她排了满满的课程,有纯粹的兴趣班,如绘画、声乐,有的是运动课,有她擅长且喜爱的钢琴课,也有则是幼小衔接类的课程,这类课程对我来说最是无聊,孩子倒是感觉还好,门门课回来都开开心心。
我的纠结点在于,怕孩子累。放学接出,吃饭,上课, 课后回家,晃一会就要去洗漱、准备9点上床亲子阅读及睡觉。
周一到周六,每天如此。
这到底算是安排紧凑,孩子过分苛求?
我不知道,我尽可能地陪她上课、完成课后作业及练习,我看着她快乐的笑容,每天和她确认有什么有趣的事。而她也总是懂事地跟我说很开心。
我们周一到周六学习,周日全天不排课,带她去户外活动,去野外疯。
本来我对这样充实的、高效陪伴的夜晚颇有几分满意,感觉作息变好、学习习惯也在培养,但现在又有几分不确定。
我是不是应该想方设法再减少一两门课程、增加些娃儿玩乐的时间?
面对如此乖、如此懂事的她,
怎样才能知道娃儿是真享受、还是有点累呢?
至少,我明白,我是该更宽和些。
玩乐是天性,只要她想和小朋友玩,周日我不出差我就尽可能满足她,带她出去疯。
周中,也尽量给安排安排。
其他时候……还是老老实实学习吧, 我陪着她。我看书,她学习;我工作,她学习,我学习,她学习。
我想身体力行地让她明白,学习不是我逼她,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她不学也可以。但是如果她能在其中找到快乐,那就更好了。
小朋友几岁立志好?
我已经和女儿讨论过未来想做的事。围绕着她想要的,陪她一起去锻炼相应地能力。
聚焦,放松,聚焦,放松……能不能每天老是紧紧紧紧紧,只给周末一天松。
对吧。生活每天都该有所平衡。
我想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帮她理解自己为什么要上这些课、做这些作业、锻炼这些能力,
再陪她充分快乐地玩耍。
每天都努力,有来自于自己的满足感、充实感,
也有玩耍的快乐和小确幸小温存。
这样就挺好,对吧?
每天早睡早起,有充足睡眠。
有好的聚焦习惯,无论是读书还是玩乐都能专心。
真正明白延迟满足的意义。每天的期待也能得到些许满足和释放。
周一到周六把该做的事做完,周末再约上朋友大玩特玩一天。
这样一定就比现在更加好了,对吧???
就这么办!先调整,一边走一边看。
️你允许孩子因失败、挫折而发怒、脆弱吗?
这点我自己以前做得很差。
但我这一年已经在调整、改变。
答案是,当然。
这是她的自然情绪呀!
我接受她的一切,爱她的一切。
我愿意帮助她换个角度理解事情,乐观看待,同时发发脾气、甚至骂两句也是可以的。
只要不要伤害自己和别人。
别的都是允许的。
观察孩子,不单单是她在我面前的样子。
还有她在其他不同地照看者面前的样子。
接纳她,帮她去理解。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做出表率。
我怎么面对挫折、怎么看待失败、怎么走出阴影,怎么自我沉淀,
都是我可以分享给她的宝贵财富。
无论你发怒还是脆弱,都可以,我都在,我支持你、陪伴你、接纳你、爱你。
你可以有情绪。你可以失败。你可以不完美。都没关系。
妈妈永远爱你。
️你允许孩子混不好回来啃老吗?
当然啦~
随时欢迎啊!
前两周和娃儿瞎聊,她让我给她买房子,以后给她和她的老公和孩子住,被我否掉了。
我今天就在回忆自己当时是怎么说的。
想不起来了,总归是让她自己买,或者和老公一起买。
然而我现在后悔自己的回答了。
我如今所做的一切努力,除了让自己越来越好外,不就是为了让娃儿变成“富二代”吗!
那,给她和她的老公孩子一套房子的安全感又怎么啦???
不过,我很有自信,如果今天思考的前面两个问题能在日常中做好的话,
以后就算给女儿十套房子她也不稀罕。
因为她凭借自己的能力就完全可以过上想要的生活。
我和她约定,以后一起逛街。
我给她买漂亮衣服,她给我买漂亮衣服。
我们一起做一对快乐的、自食其力又相互拥抱的姐妹花。
今天娃儿说,妈妈你真是太棒了!你是100分的妈妈!
我说,谢谢宝贝儿,你是妈妈的max版,如果妈妈是100分,你就是120分或者200分。
娃儿说,那你是1000分!
我说,那你是8000000分!
哈哈哈,越说越没边了。
我们在对方眼里都是最好的。
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做一个更好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