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云淡,风轻,日暖,绿意盎然,嫩荷初绽。英民小学的阅读课也在这五月的清风里“初绽嫩荷”。
为深化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书、 爱读书、 会读书、 读好书的阅读习惯, 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增强学校人文底蕴,打造书香校园,英民小学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成立了教师阅读团队,不断探索如何有效引领孩子阅读。经过初步的探索研究与推进,5月18日上午,阅读推进课在正德礼堂拉开了帷幕。
第一节是张玉红老师的《鲁滨孙漂流记》导读课。张老师从社会各界对这本书的评价入手,谈到朱熹的读书有三到,引领学生走过读书的三重境界:“吞” “啃” “煮”。“吞”书:浏览概要,整体了解书的基本内容;“啃”书:寻找故事情节的发展,读完一本书;“煮”书:反复阅读,品味精华,积累精彩。一路走来,学生一路阅读,一路采撷,收获了阅读的快乐,也收获了阅读方法。最后一首师生对吟的小诗《我在书香里等你》,让这节阅读导读课意犹未尽,书香绵延。
第二节是王慧玲老师的《“蓝狐狸蟋蟀”号潜水艇》。王老师从故事聊起,聊孩子们听过的故事,聊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听故事是幸福的,但自己去静静的阅读故事比听故事更幸福。用“我喜欢——是因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通过对故事的阅读,教给孩子三把阅读的钥匙:1初入文,看题目;2读中想,细细品;3读明白,悟文意。课堂上有静静的阅读,也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有方法的总结,也有阅读的指导。书香在故事中、在课堂中弥漫。
第三节是赵艳芳老师的《小兵张嘎》交流课。第一环节试牛刀小试,内容包罗万象:有景物也有人物,有对话还有故事情节。从而有效地检验出学生对这本书的了解程度。第二环节是大显身手,赵老师抓住张嘎的“嘎”字,聊一聊书中哪些故事能表现张嘎的“嘎”劲。孩子们聊的兴趣来了,你来说,我来道,一个个故事被孩子们讲得生动有趣,张嘎的形象也更加鲜活起来,一个活生生的“嘎”孩子来到了课堂。接着又聊了嘎子的枪,学生更是兴趣十足了,聊着一支支枪的来历,慢慢地聊着聊着,渐渐就明白了嘎子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人总是在经历中成长。第三环节倾诉真情。从书中回到生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童年和书中人物做对比,做到了走进书中,跳出书来。可以看出赵老师在孩子交流过程中,很会抓住文章的关键点,去引领孩子梳理品味文字,整堂课中交流热烈,条理清晰,思路明确。我想不到的还有第四环节,阅读文中两段不同环境描写的文字, 让孩子明白,环境描写也表达了一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布置小练笔写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当时人物的心情。做到了一课一得,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让阅读为写作服务,又用写作促进阅读。
第四节是评课:观课老师是这样评价这三节课的:
张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整教会孩子如何进行阅读,对读书的三重境界做了详细注解,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一辈子也忘不了这种读书方法,每拿到一本书,就会想起张老师。有句话说得好: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张老师的课也做到了三到。
建议:如果在教会孩子阅读方法的同时,在合适的环节出示本书的一些相关精彩片段,让学生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在孩子掌握方法的同时,也愿走进书中与主人公相遇,就如最后的诗中所说:“我在书香中等你!”
王老师这节课用简单的语言文字教给低段孩子阅读的方法,做得很好,很有必要。这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安静,沉稳,就如王老师说的:其实最幸福的事就是“静享读书”。
建议:一节阅读交流课,课堂上不妨多一些自由,多一些放松,多一些随意,少一些拘谨;多一些喧闹,少一些安静。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课堂上又充满朗朗的书声。
赵老师的课,牛刀小试环节把学生带入到整本故事情节之中,如果不把书吃透、悟透,此环节学生回答便有难度。可以看出,张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是怎样的认真与细致。每一环节都有精彩的语段朗读,以及学生的感悟。
建议:如果这些优美的语段,让学生反复的朗读,读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美在哪里。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幸福生活,有人说阅读是一种人生享受,也有人说阅读是一种诗意栖居。一书在手,其乐无穷,以书为伴,含英咀华,阅读使人明智,使人智慧,如今我们和孩子一起,感受着席卷而来的书籍世界。我们爱书,我们享受书,我们更希望和孩子一起走进书籍的殿堂。
于是书牵引着我们和孩子,一起行走在阅读的路上。
让我们用张老师的这首诗结束本次阅读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