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真正落笔写的时候,才明白写小说真的好难。要见自己,见天地,见苍生。
写小说不仅仅是为了倾诉自己的惆怅,吸引观众的眼球,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感悟写进去。对生活的品味,对爱情的理解,对欲望的剖析,对生死的感悟。在文字里面融入自己的灵魂,让读者看见不同的人生,游转另一道轮回。
把道理,甚至是“道”,写成小说的形式,用故事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而不是直接的陈述。直接灌输往往会引起反感,反思,怀疑。而讲故事给你听,往往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就像小时候听《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一样。这种改变不会立竿见影,但是意义深远。
首先要有自己的道,现有自己的有感悟。要有生活,爱恨离愁,生老病死,见过富贵,走过贫穷……要看过人生百态,才能回味取舍。站在半山腰,怎么可能描绘出山顶的无限风光呢?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写东西都不用想,灵犀不断,信手拈来。那时候看书看的多啊,有好词好句还摘抄下来,反复记诵,直到自己也能写出类似的句子。虽然都是为了考试写作文,但是必须承认这个方法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到了大学,接触的书籍更多是粗线条的逻辑和方法,少了细腻的渲染和点缀。吃快餐更多是为了填饱肚子,对味道就不怎么讲究了。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这得取决于读的是什么书。和什么地方的人聊天,说话的时候自然会有那个地方的口音;最近读什么书,写东西的时候自然有那些文章的笔风。写文章和说话都一样,都是为了交流。辞藻其实没那么重要,心里怎么想,话就怎么说;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写出来给别人看,就是这样。
小说里面的故事,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里面有真实的,有虚构的——但是没有假的。故事,要符合万事万物的规律,发生,发展,繁盛,消亡。不能把所讲述的道理构建在一个不合情理的故事上,那样是对读者的不负责,是诱导和欺骗。不管你信或者不信,因果就在那里,不生不灭。没有盛开永不凋零的花,也没有希望永不来临的夜。符命理,合天道的故事才是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