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不是“贴标签”
新生入学,家长常常领着孩子很焦虑的询问,“我们孩子到现在还不知道未来要学什么,孩子一天一个想法,我想让他学金融、工程......”
每每这时,我都会从学生角度出发:
“这很正常,哪怕是问一个大学生,可能也还没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
金融专业是家长的想法还是学生的想法?......
如今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我们以前就业时的状况不同,有很多新兴行业可以了解.......
学生想法变化很正常,可以借助一些科学工具进行年度自我测评,逐步清晰自己的方向......”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想给孩子铺路,铺一条非常顺利的升学和职业生涯道路,不想让他有太多的跌跌撞撞。我们可以试着问自己:“我今天所获得的成就是完全按照曾经设想好的步骤一步一步规划出来的吗?我之所以今天能有一席之地,会不会正是因为自己在职业生涯上一路跌跌撞撞打拼到现在才拥有的呢。“
如果我们过早的给学生贴标签“你适合做金融分析师,你适合做老师,你适合做律师......”,这本身就会固化我们的思维,束缚学生朝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发展。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科技飞速发展的未来呢?
跨学科思维
“达芬奇——真正将跨学科思维贯穿一生的人 ”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全能的天才之一,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秘密。
除了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画家达芬奇,他在科学、自然的热爱和探究上似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他是绘画达人、雕塑达人、音乐达人、物理达人,他既是发明家,又是天文家,还是数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解剖学家、建筑学家,他拥有一长串的头衔,还有长达数页的成就清单,科学与艺术在达芬奇的身上仿佛得到了空前的融合。放在今天,我们会称他为“优秀的斜杠青年”。
在未来,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传统行业可能并不适用于我们的学生。如今的高中生面临就业也要在7-10年之后了,具体可能会出现的职业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有些领域的应用我们是知道一定会出现的,比如人工智能。
预计未来20年职业对应学科领域
永恒追问的意义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获取不是难度,Google的速度比我们快。我们更多需要知道的是如何掌握和运用知识,用多元思维能力,跨领域思考的能力等等。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多角度的思考会比单一专业方向角度更有优势。我们不仅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才,拥有核心能力,也要对其他领域有所涉猎。跨学科知识让我们拥有新的视角。
保持一个好奇心,当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未知的时候,多一个追问。拓展知识并不在许多学校课程或者工作岗位的描述之列。这项内容必须我们自己来做,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尝试不同的领域,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