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记录时间的概念,是在笑来老师《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里提到的,记录时间开销,制作时间预算。刚开始看到时,觉得挺新鲜的,直到自己真正认同注意力>时间>金钱的概念后,开始反思,既然不那么重要的金钱我都有一个自己的账户,那为什么最有价值的注意力,我不为自己建立一个账户呢?
尝试的惊喜
我开始按照书里的对于时间的记录方式,找了个小本子专门记录自己每天注意力和时间的花销,坚持几天之后发现,没办法持续。首先是携带问题,不爱带包的我根本没办法随身携带一支笔和那个小本子随时记录;其次是心理因素,当别人在场时,我根本不好意思拿出本子就开始记录,一来,如果别人问起来为什么要记录,有啥好处等等,每次都给人解释一遍非常麻烦,二来,现代社会把人扔一边自己写东西,其实也不太好。最重要的一点,记录完一天注意力花销之后我还要拿计算器汇总下,花费在有价值的事情和白白浪费掉的时间分别是多少,无形中给自己添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一次尝试失败后,我就开始寻找记录时间的相关软件,记得一次日课万sir专门提到过一款时间记录的APP,我迫不及待的下载尝试,确实可以记录某个时间段做过哪些事情,但依然解决不了我汇总时间的问题。于是我又重新梳理自己的要求,在满足记录具体事件的情况下,最好是可以自行汇总数据的软件...难道就只剩自己每天都做个excel表啦?
苦思冥想未果后暂时放下,该干嘛干嘛,一个偶然的瞬间就联想到了'随手记'。这个软件原本开发是用于财务记账,可既然资金都可以记录,那么更重要的时间和注意力同样也可以用它记录啊?于是我又开始尝试。发现除了套用标准的记账模版,还可以修改里面每一项花销名称和分类。这么一来简直太棒了,我创建了一个价值时间账户,用于记录每天花费在有价值的事情上的时间,原来的数字1代表金额上的一元,现在就表示花费掉的1分钟,这样既记录了时间,又可以找到注意力花费的轨迹。
坚持的收获
首先,我先解释下哪些是在我看来有价值的时间使用,宗旨只有一个,只要利于自己成长,用于投资自己个人的所有时间,比如运动,阅读,写作,听得到专栏音频等等。从去年9月份开始尝试到今天,已经快1年了。这里我就想谈谈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收获。
对时间精度的敏感性
原来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观念,更没有时间规划,当我开始记录之后慢慢发觉,自己对时间的精度越来越敏感了。对于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大概会需要多长时间有了越来越精准的估算,这对我再进行时间计划时有了越来越强的掌控力。
对时间稀缺的深刻感受
经过具体的记录,我变得更加珍惜时间,因为有了记录就有迹可循才会产生对比,当我发呆浪费10分钟时我就知道,如果我不开始发呆那么我已经完成了今天的单词量。当我微信闲晃1小时之后我会清楚的知道我浪费了10个精英日课或者12个五分钟商学院的学习课时,而我那白白流走的60分钟让我成了见证别人朋友圈精彩纷呈的看客,然后揣着满满的个人虚空感,乏味生活的失落感以及没有进步的焦虑感回到现实中。当你把注意力大坑具体量化到你每天日常后,对你的冲击和震撼远超你想象。
充实感的小喜悦让我变得越来越积极
原来记账时,看着那些随时间推移,花出去越来越多的钱,心里只会越来越沮丧,盘算着下个月应该减少哪些不必要的花费,正所谓越记账越小气,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而现在用来记录时间,看着越来越多的时间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心情越来越好,心态越来越积极,对未来的自己充满着美好的期待。先不管到底有没有实际的进步,至少已经收获到的乐观与自信,也非常够本啦。
时间规划的再分配
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和汇总,假如以月为单位,我就可以在月末清楚的知道这个月自己在哪方面花掉时间过多,哪方面需要加强,比如阅读时间特别多,挤占运动的时间后,根据自己制定的具体目标重新调整分配下个月的注意力花销,那我下个月就会有意识的增加运动时间。总之,如果没有真实且客观的数据记录,万一出现剑走偏锋的困境,就连成因分析的证据和觉查纠偏的机会都没有。要知道,记忆一旦启动,就已经开始二次加工和创造。
客观冷静的观察自己
因为有了自己注意力和时间花销的记录,可以帮助我用另外一个更加客观理性的视角来观察自己,之前自己喜欢什么,坚持了什么,而现在自己又对什么感兴趣,愿意在什么样的事情上花费精力。既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转变节点,还能够帮助我反思过去的自己,更重要的是了解真实的自己。不要以为我们每个人都很了解自己,有时候你以为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很有可能不是同一个哦~
后记
经过快1年的实践,建立的这个价值时间账户,的确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思考,个人挺受用的,在这里也推荐给大家,以下是我个人价值时间账户的部分截图分享,同时也期待大家不吝赐教,多多交流多提建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