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早晨,我刚睁开惺忪的眼睛,就听见了《智斗》从窗外远远的传来,我可是在11层啊!
我一骨碌爬起来,跑厨房窗户去看,这是我爸吗?我妈说不是他是谁?
哎呀,我的亲爹,大清早的又去小花园唱大戏,这不扰民吗?
我跟我妈说,以后别让我爸这么早出去,特别是周末,小点声唱,大家都累一个星期了,想睡个懒觉,他老人家这么大声,会扰民的。
一会儿,老头哼着小曲儿回来了,进来就说,今儿唱得不够尽兴,回头再大点。我说您这做两次心脏手术的人,能不能搂着点,小心支架蹦出来。
老头答应的很爽快,第二天早晨歌声照常升起。
老头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关键是天天自己找乐。
我觉得老人就得这样活,无论你的人生经历过怎样的艰难困苦,无论你面对怎么样的病痛折磨,无论你的余生还有多少时光?但是只要你活着一天,就该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我爸有很严重的心脏病,心脏做过两次手术,但是精神矍铄,每天生活的特别规律,而且把时间都浪费在自己的爱好上了。
我爸常说,就算明天我死了,今天我也要好好过。我说老爸,我给你点1000个赞!
我理解的孝顺就是成全父母的心愿。
我知道我爸这辈子最大的爱好是写毛笔字,所以我们给他买笔买纸,从此小区的广场上他成了一道风景,经常是遭到围观。那种我成为焦点的感觉把老头美的呀,这心情绝对胜过大把大把的吃药;他喜欢下棋,我老公给他老人家买了一个舒服的便携椅子,专门在下棋的时候坐;他喜欢豪放派的诗词,我就把唐诗宋词放在他的枕边;他喜欢唱戏,我们都让位给中央戏曲频道;他喜欢历史剧,我们把《琅琊榜》、《康熙王朝》、《汉武大帝》、《贞观之治》……都给他放在收藏夹;他喜欢高兴的时候喝点小酒,只要不伤身,我们都成全;他喜欢交朋友,所以有时候我们会邀请一些老乡来家里陪他们解闷儿。
……
我理解的孝顺就是鼓励父母做她们喜欢做的事。
上周六老头特别兴高采烈地回来了,进来就说,今天我得喝一杯,看来是小区中秋的茶话会开得特别成功,老头说,我今天可出尽风头了。我写的诗歌被挂在会场中心,我还唱了一首《朋友》我还在游戏过程中拿了个第一。
我记得前些日子我就听说他要参加这个社区活动,他说要写首诗,我说好啊,写完之后我还帮忙给润色了一下。
看着老头眉飞色舞的样子,有点时光穿越的感觉,就像当年我上学考了好成绩向父母炫耀一样。那得意地表情就像个孩子。
我对我爸说,早就知道您是焦点,看我给您准备的大螃蟹,就是为您庆贺的。老头脸上笑得跟一朵花似的。老人也需要鼓励,鼓励他们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无论多老,他们都需要存在感和价值感。
我理解的孝顺,不仅要孝,更要顺。
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孝是一种本能,就像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但是很多人能做到孝,但做不到顺。对父母,不是说我给你钱,给你买礼物,我偶尔看看你就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态度。对父母恶语相向,不耐烦,随便发脾气的人多如牛毛。
我理解的顺,就是多说暖心的话,多说鼓励的话,让老人心情舒畅。你天天给他山珍海味吃,然后吃的饭从后脊骨下去也没用。我们与父母那一代,很多观念是不同的,他的思维、习惯都很难改变,换一种角度,按照他们想要的方式去爱他们,而不是力图从思想上彻底的改变他们。跟父母多聊聊他们喜欢的话题,他们喜欢回忆,那咱就多说说革命家史。他喜欢温柔以待,那我们做儿女的要说话态度和善,有时候老人就跟小孩一样,需要哄一哄,需要赞美一下,你这样对他,他就心情好了,心情好了身体就好,归根结底受益的还是儿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社会太多讲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其实对老人我们也是需要管理的。根据老人的脾气和喜好对症下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护我们的老人,让他们在晚年快乐、舒心的生活是我们每个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我爸常跟我说:孩子健康就好,老公疼你就好,工作尽力就好,生活过得去就好。我也常说:老人舒心就好,孩子健康就好,工作尽力就好,家庭和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