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生老病死。说起来一句话,过起来快,回忆起来一瞬间。
去年2月至今,父亲大人过世,舅妈过世,大表姐过世,大表哥过世,高三一位老师过世。父亲享年81岁,舅妈88岁,表姐58岁,表哥62岁,老师60岁不到。
今年至今,先生他72年出生的第三个姐姐脑出血卧床不能自理,住院20多天,现在病情好转,从市医院转到基层医院做康复理疗;我75岁的母亲胆结石导致黄疸,在市医院做了微创手术,正在住院。
曾经健在的亲人,慢慢离开了我们。曾经健康的亲人,因病住院了。幸运的是,三姐和我母亲病情得到了有效治疗。希望她们能早日康复。
回忆亲人们曾经的点点滴滴,心里很难过。
可能是这种情绪的催化,几天前的一个傍晚,我静坐餐桌旁,忽然脑中出现一个强烈而真实的念头,我时日无多了,马上要离开这个世界了。瞬间,心中升起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恋,眼皮在一开一合之间,我的世界也只存在于这眼前的光影里了。多么不舍得离开眼里的世界!那一刻,我深深意识到,不是这个世界离不开自己,而是,自己离不开这个世界!因为,一旦离开,就再也回不来了。忽然明白,为什么有人得了重病或绝症,也要不惜代价去治疗。那,是对生的渴望,是对生命无限的留恋呀。
我在《硅谷来信》里读过吴军老师《向死而生》的文章。我又翻出来复听了几遍,吴军老师如周国平先生一样,乐观看待生死的态度我很欣赏。“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在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
俗话说,除死无大难。
人活着总要做些事,考虑到最终要死掉,并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如果按年龄65岁算,很容易算清楚这辈子还有多少天可以做事情。然后把要做的事情,从最重要的开始,列一个单子,尽量开始做起来。
什么是更重要的事情,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个单子,将是余生行事的范畴。也因为此,吴军老师具有了远超常人的自律。他是高质量的畅销书多产作家、摄影师、教授、投资家和好父亲好儿子。
我很赞同吴军老师的另一个观点:与其为了延续生命,在最后时候花高昂医疗费购买充满痛苦的短则几天长则3~4个月的时间,不如在平时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过有质量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病重不治和终老时,平静面对,无憾此生。
平凡如我,亦如你,愿余生珍重,珍惜,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