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诗歌大意:我像淮阳太守汲黯一样经常卧病,偶而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这里倚栏眺望?
杜牧进入仕途以后,因为其刚直敢言,屡次进谏,把朝堂上的大大小小官员得罪了不少,所以多次被流放。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四十岁的他,被当时的宰相李德裕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这首诗可能作于睦州。
“淮阳多病”四个字是诗人在用汉代的汲黯自喻。《汉书·汲黯传》:汲黯因屡谏而出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阁内不出”。后徙为淮阳太守,“黯付谢不受印绶,诏数强予,然后奉诏。召上殿,黯泣曰:“……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翻译过来就是——汲黯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而被贬为东海太守,身体很不好,只能躺在床上修养。后来又被迁为淮阳太守,汲黯谢恩却不接受印章,皇帝多次下召强行赐予,最后他才不得已奉召领旨。皇帝召他上大殿,他哭着说:“微臣一直有为国家当牛做马的心,但是现在病了,实在没有能力再处理郡务了…”
杜牧当时被流放到睦州,也是因为自己直言进谏,所以他以汲黯自喻。仕途不顺,又被流放异乡,心事重重,自然会多病。能做的就是偶尔喝点儿小酒以解忧愁。
自己客居异乡,身边也没有亲朋作伴,衣服上都沾满了风尘(可能还在流放途中),只有一盏青灯与自己作伴。
台阶下的积雪像是春天百花齐放时,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这时候又有谁在这里倚栏眺望呢?
此时的诗人,可能也是想到自己现在是在流放当中,那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又在哪里呢?
被流放的人,居无定所,有今朝,没明天,自己明年这时候在哪里,在做什么,又有谁知道呢?诗人此时有没有为自己的未来的担忧的成分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