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启发于复旦陈果教授的“把我说给你听”。
啃《人的宗教》期间,按说该说宗教一干事儿。
但把信托业务通俗说一直是我的一个想法。
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笼统来说,信托是横跨资本市场、实业投资和货币市场的唯一行业,号称是金融行业的金字塔。但这太不接地气。
接地气的是啥?大家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其实是一个资金池子,银行把大家的资金吸引到池子里,然后拿池子里的钱再去投资信托产品,信托产品投资起点高(300万起,每款产品有50个小额账户,投资起点也在100万起),收益也高,目前一年期信托产品收益在7%左右,是不是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
一般路径是银行拿4%的成本去吸收大家的理财资金,然后得到信托7%左右的收益,银行中间有至少2%到3%的收益。
一般信托产品中间有信托报酬,目前的市场下,大约在1%到2%,这个成本是跟融资人对接的。所以,在目前市场下,银行是最大的赢家,信托虽然是金字塔,但也是银行的小弟。
看到这,应该明白了吧,如果能拿出100万,直接去信托公司买产品,能多出至少2%的收益。如果一个人资金不够,可以组团,当然是跟家人一起组更放心。四年前,我几个表姐开始组团投资信托,从最初的100万,已经升级到了300万以上。此处有推销的嫌疑。
但我不是信托销售端的从业人员,我是产品端的,通俗说,我是工厂,把融资人的需求设计成信托产品,有信托销售人员去销售。
再说产品设计和生产端,即我目前的工作内容了。
从管理角度出发,信托业务分为主动管理类和被动管理类。从通俗易懂的角度解释,主动管理类就是信托公司承担主要管理业务和风险的业务,被动管理类为信托公司不承担管理职能也不承担风险的业务。
银行的投行业务、同业业务和金融市场类业务,很大一部分要通过信托进行,因为信托可以做股权、债权和基金GP、LP。投资方式非常灵活,而银行只能做债权,所以涉及股权投资及基金投资的业务,银行都通过信托进行,这类业务,是银行的表外业务,也是信托的事务管理类业务。所谓的影子银行,就是这么来的,不是影子尾随银行,是银行有需求,从这个角度看,信托依旧是银行的小弟,但不是影子银行的始作俑者。
事务管理类业务,规模非常庞大,但信托管理费非常低,目前信托行业规模是25万亿,大概六成以上的规模,都是事务管理类,收费大概在年化千一到千三不等。10亿规模,千一费率,则年收入100万。
主动管理类,就是对接着一个企业客户,或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信托进行投资和融资,同时参与到每个环节的管理和风险控制过程,收取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不等的信托管理费,这就是主动管理类项目。大家从信托公司直接购买的信托产品,都是我们的主动管理项目。
举个栗子:魔方公寓项目,是全球知名投资机构美国华平投资联合中航信托投资的国内长租公寓类项目。在国内一二线城市,长租下某交通便利地段的楼房,进行全新改造,主要出租对象是具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小白领、小金领,大约月租金在5000到7000不等。魔方公寓项目两年前投入,至今,现金流非常好,当下也契合了国家的房屋租赁市场政策。未来发展非常可期。
栗子灰常多,信托本来就是一个特别灵活、特别创新、特别让人脑洞大开的行业,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
信托行业和银行一样,都是受银监监管的金融机构。这些年,受政策影响,发展迅猛,发展体量成为排名银行之后的第二位综合体,进入2018年,监管政策频发,很多业务都不能做了,同业见面,无非就是业务不好做了,日子不好过了云云。
我一直处在拖公司业务后腿的部门,虽然业务做得不好,但始终感觉,只要有自己的业务定位,只要坚持支持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初心,别总琢磨着如何渔利而钻政策空子,在庞大的市场中,即使面临经济下行,监管严格的现状,也依旧有生存发展之路。
我如此乐观向上正能量,亲爱的公司,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