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
20世纪30年代,弗兰克尔被关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成为圣经里那个幸免于难的人。和大多数犯人的情况一样,他的第一个心理反应是恐惧,以及否定,接着便是麻木,因为麻木才能最大程度上的保护自己。集中营里。非人的环境以及艰苦的劳动使人们只把目标关注在食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自杀的想法。弗兰克尔试图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人生,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为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生命的意义不是某种含糊的东西,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它构成人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你必须承认,即使在经历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负重的方式之中。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如果到集中营时跟天堂达成一个协议,以所受的苦难拯救所爱的人免于痛苦,对于这个人来说,苦难和死亡是有意义的,他的牺牲是最有意义的,不是白白死去,我们任何一个人也不愿意白白死去。当时这段话,让很多的狱友们眼含泪水充满感激。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强化了弗兰克的核心理念,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的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夺权力。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爱,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弗兰克尔指出,在苦难中,一个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无私,也可能为了自我保护,在激烈的斗争中丧失了人的尊严,而无异于低等动物。在集中营里只有少数人可以像前者那样活,而且,这个事实足以证明人类在的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他最具持久力的观点就是: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由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是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实现,那么在实现的那一刻他就成为了现实,被保存下来,成为历史,免除了短暂性,因为在历史中没有什么事情的失去是不可挽回的,所有的事情都能得到保存。通常人们只想到短暂性本身,而不去想她之前有过的丰富果实曾经的快乐和痛苦,曾经做过的许多事情,那一切不会被否定,也不会被忘却,应该说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因为牢记人类存在的短暂性,所以不是消极悲观的,而是积极向上的。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集体,神经官能症,现代的集体官能症,存在之虚无,可以被表述为私人和个人的虚无主义。其实人类总是有能力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能力,但是,不能通过命令获得,在欧洲人看来,美国文化的典型特点是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被命令幸福起来,但是这不是能够强求的,只能是结果,人们一定要有理由才能幸福起来,一旦找到那个理由,自然而然会感到幸福,他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通过实现内在潜藏于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意义来追求幸福的理由。
鉴于人们,仍有可能在磨难中找到意义,那么生命之意义简直就是无条件的,至少从潜在意义上讲是这样的,正是这种价值是人的尊严具有了持久性。每个人的价值,一直与他同在,这是基于他过去实现的价值,而不论她现在是否还有用,人的有用性,如果用为社会做贡献的角度来定义,今天的社会特点是看重成功,尊崇年轻人,这实际上忽略了,老年人的价值,模糊了尊严意义上的价值和有用性价值之间决定性的差别。将人的尊严和有用性混为一谈,是概念混乱,这种混乱,就可以导致当下泛滥的虚无主义的思潮。弗兰克的观点: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不是万物之中的一物,物是相互决定的,但人最终是自主决定的,他现在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都是自主决定的结果。后来的神经免疫学研究成果证实,积极的情绪,期待的态度能够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这一研究也强化了弗兰克的信念,人对待一切事情,不论是生死攸关的挑战,还是日常琐事,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成就我们生命的意义,这一个简单的真理,对每一个有幸倾听他讲话的人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