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其故事离奇曲折,人物性格描写活灵活现,情节跌宕起伏,高度以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主要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往西天取经,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得以修成正果。
《西游记》写于社会经济繁荣的明朝中期,以民间流传的玄奘取经故事为题材,取材于《大唐西域记》一书。但作者迄今为止还没有定论,经鲁迅、胡适等人的认定,以及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姑且将吴承恩暂定为《西游记》的作者。
《西游记》虽然写的是神仙鬼怪,但其写作意图在于“人间”,它无情地批判、讽刺了统治阶层的昏庸无能、暴虐无道,借以揭露了当时那种官官相护、贪赃行贿、徇私枉法等种种黑暗的社会现象。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所遇到的妖魔鬼怪都是现实中欺压百姓和群众的有权有势之人。这些妖魔鬼怪并不全是动物修炼成精的,很大的一部分都是与天界的神仙有一定的关联。比如说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其实是太上老君身边金银二炉的童子,陈家庄的鲤鱼精实际上是观音莲花池中的鲤鱼等。在人间流传着吃了唐僧肉便能长生不老,所以一个个的妖魔鬼怪都打着想要“长生不老”的旗号,在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布下埋伏,想要一举拿下唐僧,因而在取经的路上总会发生唐僧被妖怪抓走的事。经过大师兄孙悟空的解救,唐僧多次在险境中得以生存下来。每次在降伏妖怪的过程中,有身份的妖怪,他们的主人便会来为他们开脱罪责,并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比如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最后依旧回了天庭做太上老君的童子;没有身份的妖怪 ,最后都是死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之下。换句话来说,就是没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打死了,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作者借以通过这类事的发生,讽刺了上层统治者和下层串通、狼狈为奸,一起迫害剥削老百姓的社会情况。比如2010年发生的李启铭醉酒驾车伤人事件,李启铭被拦住后说了一句“我爸是李刚”,语言上所暗示的就是我有后台,你能拿我怎么样?官爹——这真是一个很强势的后台啊!这件事在网上曝出之后,曾一度被热议,“拼爹”“官二代”等词被说的热火朝天。这些人认为自己有靠山、后台,便依权仗势,仗着自己的亲人当官就可以不顾社会的律法,为所欲为,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西游记》中所塑造的人物
——唐僧,是一个完美型的人物。他诚心向佛、性情和善,慈悲为怀,拥有儒家所倡导的“仁爱”之心。唐僧的地位,在当时来说,是取经集团形式上的首领,在现实社会来说,是一个有权力的领导,有权决定人的去留。但在取经路上他却又经常善恶不分,人妖不分,颠倒是非:把要抓他的妖怪当成好人,加以姑息和纵容,给妖怪长志气;却把火眼金睛识破妖怪,对他忠心耿耿的孙悟空无端责骂,多次施压,残酷打击,误会孙悟空,以至于使孙悟空忍受不了,多次要回花果山当他的美猴王。作者通过描写唐僧这一人物形象来批评当时社会的那一些所谓的追求并代表着“真理和正义”的人,并进一步抨击了佛教信条主义的那种与人为善的思想。
——孙悟空,是一个正义型的人物。他活泼乐观,敢于斗争,他不仅有七十二般变化,还能腾云驾雾,翻一个筋斗,也能纵出十万八千里远。他本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集天地日月精华所生,没有所谓的亲人,更没有所谓的顾忌,后来去学艺拜菩提祖师为师。他不仅去东海龙宫取得了定海神针——金箍棒,他还下地府改了他的生死簿。因此,玉皇大帝有所顾忌,便屡次把他招入天庭,授他做弼马温,掌管蟠桃园。但是孙悟空反对束缚,要求自由,于是他奋起反抗天庭——大闹天宫,意图夺取天庭的最高领导权,“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既是对统治者无能昏庸的讽刺,也强烈表现出在当时的社会里,老百姓与统治阶层地位不平等。孙悟空代表了反压迫的正义力量,体现了人民迫切需要翻身的愿望。
——猪八戒,是一个活泼型的人物。他好吃懒做,贪财好色,他本是天蓬元帅,却因醉酒调戏了嫦娥,被贬下凡,投了猪胎。他是西游记中最复杂的,也是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所描述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意志不坚定,经常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动不动就说“分了行李,回高老庄”之类的话。作者还把人本能具有的欲望都加在猪八戒身上,他贪吃、贪睡、贪色:见到吃的必然先自己吃饱再说;叫去化斋,结果他躲在树丛里睡觉;见到美女,那双眼睛就移不开了。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中所表现出憨厚可爱,与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是相背而驰的。
——沙和尚,是一个和平型的人物。他憨厚纯朴,诚实善良。他本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因打破琉璃盏,被贬下凡,常年呆在流沙河。自他加入取经队伍,一路上牵马挑担,却也很少话,最常说的就是“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然后再来一句“这如何是好?”由此可见,他是非常缺乏主见的,遇到困难,从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只会在那里干着急。作者借此形象反映了当时朝廷上那些无能大臣的真实写照。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鲁迅先生曾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西游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反映了在当时逐渐走向腐朽、衰落的封建社会,那一种冲破束缚,追求个性理想的思想。作者把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寄寓于小说之中,用讽刺幽默的语言来反映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用不同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各阶层人的心理。
魏征向李世民进谏时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去阅读更多的文学著作,了解更多的文学史实,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努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