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100天精时力训练营(2020年版)
今日主题:11-2 [白天] 思维与言语
学习日期:2020年12月1日
1、[成长篇] 我学+我思+栗子+我行:
1.1 语音输入写日志
【我学】
崔律提醒大家,在语音输入写完日志后,一定要进行两次修改。一次是修改错别字,第二次是加工自己的表达方式,从口语加工成书面文字。
【我思】
我目前还是在电脑上打字写日志,只有不方便使用电脑的特殊情况时(比如生病住院、机场候机、地铁听课等)才用语音输入。
(1)和之前相比,我最近增加了写完日志后检查和修改的行为,比如我会检查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的地方,查找和替换“你”、“应该”、“问题”、“但是”等,还会留意有哪些消极表达,及时转换成积极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少用“应该”“你”等词汇,越来越多用“选择/可以”“我”等词汇。
用时:检查和修改的行为少则5分钟,多则17分钟,过去7课的平均用时是10.5分钟。
(2)为什么我一直没有使用语音输入写日志呢?
除了电脑打字的便利性和我习惯用电脑以外,我觉得还有几个原因。
①即使周围没有其他人,我还是觉得自说自话有点奇怪,我家里几乎没有声音。
②当我打字的时候,我的头脑中有事先的思考和整理,写出来的内容偏向中性和积极,而且更加系统性。但是,当我说话的时候,大脑是没有经过思考的,经常是想什么说什么,说出来的内容偏向消极和中性,我不太喜欢这样,无意识地也在避免这么做。
③我用电脑打字写日志时,一般会看着课程PPT或者基于课程记录进行发挥,感觉更加灵活。如果用语音输入写日志,我还是需要有内容可以参考,在手机上按照模板写其实还是分块写,也算不上一气呵成。
④打字写日志,写出来的通常就是符合逻辑的,语句更为通顺,没有错别字的。语音输入的话还需要专门检查和修改,我会担心全部写完再修改自己都已经不知道说了什么了,担心已经忘记自己之前的逻辑了。
【我行】
自问:然后呢?我打算一直用电脑打字写日志,永远都不去尝试语音输入写日志吗?
自答:现在我每天语音输入的只有感恩日记。我还可以将梦想日志变为语音输入,提前把梦想照片发送到电脑上,就可以看着梦想照片写了。
行动:将日清单中的“梦想笔记本:实践日志”的循环任务修改为“语音输入梦想日志”。
1.2 温故而知新
【我学】
崔律说:经常回看课程记录和学习日志才是效率更高的学习方式。如果只学习新知识而不去温故旧知识,还是在挖浅坑。最初的听课、写日志,已经打好了基础,达到了60、70甚至80分。不回顾的话,这篇日志的价值会逐渐减少为零分。然而,只要稍加回顾,就可以让它停留在七八十分甚至九十分。是不是愿意回看过去的笔记、是不是愿意及时复盘,这本身也是是否在真正成长的重要标志。之后,崔律还介绍了自己学习新智慧时回顾自己的笔记的例子,而且崔律还提到自己想要参加课程复训,进一步温故而知新。
【例子】
(1)我有温故当周的课程,比如周三回顾上半周的三节课的课程记录和学习日志,写到X.6课的日志第2部分;周五回顾X.4和X.5课的内容,写到X.6课的第2部分。
时间允许的话,我通常也会在训练营(3周)或一个版块(100天精时力的睡眠、早晨、白天)结束后立即回顾课程内容。
(2)今年4月至今,跟着崔律参加了那么多个训练营,前面的基本上没有再回顾,主要原因是一直在学新东西,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感觉自己顾不上之前的了。当然,如果是自己特别感兴趣,又特别需要的,也会进行回顾,比如《赞赏的五种语言》、习惯力课程。
【我思】
在回顾之前的笔记和学习日志时,我有时会不知道该看什么,该关注哪些内容。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看之前也是要明确自己的回顾目标和目的的,比如检查自己有没有听话照做不打折,检查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当时学习的内容,等等。
【我行】
目前不确定崔律在过年期间的精时力课程安排,如果崔律没有安排那个时间段的课程,我打算用那段时间对2020年学过的课程做个逐一回顾。
2、[温故篇] 我学+我思+栗子+我行:
【我学】
(1)很多人倾向于只做一个消极的推测,而崔律建议我们多做积极或中性的猜测,为什么有中性的猜测呢?
崔律说,因为很多小伙伴原来习惯做消极推测,一下子变成都做积极的猜测对小伙伴们来说有难度,而且有些人可能也分不清中性、积极,所以,用中性猜测做个过渡,等大家能做到中性猜测后,可以更进一步,多做积极猜测。
(2)崔律提醒,并行多猜测之后,不是所有猜测都需要跟对方确认。如果自己猜测后就释然了,也不需要和对方确认。
(3)崔律说自己在课程中多次展示多种猜测,以前大家可能没有注意,现在知道并行多猜测了,也可以多留心。
【例子】
今年5月份,我第一次做队长,是5月早起营的队长,队长也是助教,会给队员们做日志的点评。而且当时我还是小天使,会关注到大家是否使用了模板。有一次点评我看到了队员的现象,但是只做了一种猜测,而且偏向负面,后来大师姐和崔律看到后有专门提醒我,也是告诉我可以多做几种猜测。今天写日志时突然间想到了这个点,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并行多猜测的用途之广。
【我行】
以后少用“我以为你这么想”,多做几种积极或中性的猜测,有需要的时候和对方直接确认。
3、[新知篇] 我学+我思+栗子+我行:
3.1 所思→所言
【我学】
思维决定言语。《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讲到消极被动和积极主动的人的言语。
消极被动的人的言语中常常带有推卸责任、逃避现实的意图。比如,“我就是这样的人。”带有一种我天生就是这样,这辈子都改不掉了的感觉。“我根本没时间做。”是外界因素“时间”限制了我。
积极主动的人的言语中透漏着努力、创造与进取。比如,“虽然这是我的性格,但下次我会尝试……”。
【我思】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本来以为自己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呢,然而,看到消极被动和积极主动的人的用语,我发现自己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
【例子】
最近我说了几次“我没时间做”“我太穷了,我没钱……”,感觉是外界因素“时间”和“金钱”限制了我,让我没办法做某件事情,我开始推卸责任,逃避现实。
事实是,我时间有限,但我可以选择做更加重要的事情。如果事情都很重要,我可以选择做当下更为重要和紧急的事情。
事实是,金钱有限,但我可以选择将金钱投资到对当下的我更为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健康均衡的饮食、学习成长等。
【我行】
睡前,摘抄积极主动的人的言语到梦想笔记本。
3.2 所思←所言
【我学】
(1)结论:言语,哪怕是只言片语,对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实验:20多岁的大学生只是跟年老有关的词汇接触了几分钟,和对照组相比,大脑就变得迟钝,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老了,并且在行动上表现出来。
(3)应用:留意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每个词都是有力量的。
【我思】
我现在才意识到只言片语都能对我的思想、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前我觉得所说挺重要的,但只是浅层地觉得,最近通过自己的觉察、通过崔律的讲解和小伙伴们的例子,感觉有了更多的体会了。
【例子】
上周崔律讲到工作的三层含义时,当我用“我”的方式分别描述差事、职业和事业时,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心力的不同。
3.3 改变用语,而改变思维
【我学】
(1)启示:经常用录音/讯飞语音来觉察。最好是用录音,因为录音能听出情绪,能还原当时的所思所想。录音之后要及时温故,每天、每周觉察自己,找到规律,然后进行改变。
(2)大多数人其实都在想(说)着消极的事物或自己不想要的事物。
人们总喜欢想“不想要”的,很少明确表达“想要”的。
相较于顺心之事,人们总习惯于关注不如意之处。
对于不确定之事,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担忧、恐惧,而且反复地想。
(3)应用:少说否定性的、负面的、不想要的词汇;多说肯定性的、美好的、想要的词汇。
【例子】
今天早晨发出的梦想日志的梦想中我是这么写的:“我想放慢自己生活的节奏,不想每天不停地赶路,不想一件任务接一个任务,忙个不停。我也想和朋友一起看日出、看日落、听海风的声音。”
——这里面虽然有两个“我想”,但也有2、3个“我不想”,而且我在写下这部分内容时,关注点更多在“我不想”上,情绪比较负面,思想也比较消极。
【我行】
改写上面的梦想:我想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精简自己的月目标、周计划和日清单,提前安排更多和朋友、家人、社群伙伴相处的时间,提前安排更多运动、休闲娱乐、滋养自己的时间。我想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和朋友闲聊、聚餐、逛公园、散步、看电影、欣赏美景。
4、[其他] 问答/我想说的话。
A、问答:
B、我想说的话:
之前我在团建中提到进入冬季学期后,我没有刻意安排,而是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日三分法。早晨是精时力学习者,白天是教师,晚上是精时力大天使。身份的转变带来了时间和精力的调整,另外这几周正值月末月初和年末,还增加了年月目标管理学习和践行者的身份。由于原本的周计划和日清单的饱和,我之前是见缝插针梳理2020年成就事件,周一晚上听完课到我基本梳理完毕花了一周的时间,我其实觉得还有很多我想要优化的点,但考虑到时间,我决定接受70、80分的成就事件。
周日是全天的年目标制定课程,但是我要加班,工作日也挺忙的,到现在我还没有开始听课,更谈不上制定年目标,看到群里的各种信息、任务,看到小伙伴们发的笔记、自己的实践等,我感觉有些焦虑,甚至开始想我为什么要让自己那么忙,我为什么要那么累,我为什么要承担那么多角色,轻松一点不好吗?前几天有点沉浸在这种情绪中,拉低了心力。有一瞬间,我觉得我又要像去年11月初那样,不再听课,开始沉迷,进入失控状态。好在今年几个月的历练让我及时拉回了自己。我告诉自己,我可以慢慢来,别人一周做完的事情我可以用一个月来做,我可以找到自己的节奏,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现在的各种角色都是我选择做的,不仅对我自己有帮助,也是在帮助其他人……这么想也这么说了之后,感觉自己心力有一些回升了,今天继续努力做任务,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