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参加了全国RIA训练营之后,面对各路学霸和专业教练,我一直忐忑不安。刚开始在想作业什么时候发出来啊?一转眼看这么多人都提交作业了,我还没写好呢!好不容易写好了,发给教练,两次交作业我都是说:“请教练多多指教”。
然后······没有了然后······内心是各种揣测,是作业写得不够及时吗?还是写得不够优秀吗?难道教练没有时间看?拆解了这个片段之后,我明白了,原来是我不会提问(教练也没时间),如果“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请求”,直接提出一两个小问题,教练可能就利用碎片时间解答了,哈哈······
一、提问力?
什么是提问力?提问力就是对别人“提出问题”、“质问”、“询问”的能力。
赵周老师在《提问力》这本书中说:“提问之于人与人是交流,之于自己是内省,之于学习是内化。”并针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类型(共情型问题、对抗性问题、焦点讨论法、XYZ法则、欣赏式探询等),分别提出了应对策略,对于想快速提升提问力的童鞋严重推荐阅读本书。
二、如何提出好问题?
学习拆书法之前,我还敢说自己读过《跃迁》这本书,拆解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白读了。没错,盲目的阅读很可能是浪费时间。 古典老师在《跃迁》里也讲到正确提问的方法。
【R:阅读原文】不过有的问题很少有人回答,有人则屡投屡中——如何提出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问题?
1.不做伸手党,准备充分、目标清晰。举个例子,看看这两个问题:我真的想得到更好的个人成长,我该读什么书?”“古典老师,我看完了你的《超级个体》的豆瓣书单,研究了当当和京东的排行榜,还综合了知乎的一些帖子,列了一个20本个人成长书籍的阅读方向,附在下面。我现在的情况是……按照我这个情况,请你给我推荐一本最适合我的入门书,以便我快速入门。”你会回答哪个?后面那个努力、具体、指向清晰,很难拒绝这样的问题少年。我对自己的员工有一个“百知谷”要求——一个问题,没看完百度、知乎和谷歌搜索前三页,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去提问。
2.好问题都是组合拳。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请一定把问题问得再深入些。“你觉得一个人真正入门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就知道一个人差不多入门了?”
“除了读书,这个领域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让一个人快速成长?还有吗?”
“如果我已经读完了这些书,我该做些什么让自己的认知再跳跃一步呢?”
“像你这样的高手,对于这个领域未来5年的发展有什么洞见?”
“还有谁你可以推荐我见见的吗?”
会不会很烦?但真正精心设计的问题会让对方很爽,因为他也没有如此深入地思考过,这是一个整合的机会。你也许没法到达别人的高度,但是你可以站在很高的地方提问。
3.输出答案。朋友杜佳,是非常优秀的教学产品经理。她有一个大优点,就是不管什么时候你和她说的想法、意见或者建议,她都会记录下来,发给你,并且附上“根据这个想法,我做了一些行动计划,你帮我再看看”。我非常感激她的行为。一方面她帮我记录了我的知识灵感——前面说过,知识的源头就在大脑和大脑的交界、知识和问题的碰撞之中;另一方面她告诉了我她的收获,这让我的助人之心得到满足。最后她还机智地提出问题:“这个计划你觉得怎样?”电影《教父》里,马龙•白兰度扮演的教父说:“要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请求。”问题少年就是这样一个无法拒绝的姿态和技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段告诉了我们如何很好的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让人想回答的同时还能对我们有收获和帮助。
【why】 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有疑惑有问题自己解答不出来的时候,在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时,要先做好搜集资料的准备,问出有质量有水平的问题,如果问的是一个很空泛的问题,不仅会让人失去想回答的兴趣,还会折射出自己不专业不提前做功课的缺点,所以要去请教别人一定要学会提出高水平问题。
【how】那如何提出高水平的问题,让人有想回答下去的欲望呢?
1、提出问题的目标要清晰,提前收集相关信息,充分准备。在学习和遇到问题时,要明确自己问题的目标,先自行研究,收集好相关信息,掌握它的基础知识,把问题具象化,而不是上来就问一个很大概念、很空泛的问题。
2、组合式提问,层层推进。明白自己的问题目标后,必然会有具体的细节问题,把它们列出来,一层一层深入思考,形成进阶式问题,这样,不仅显示出自己做足了功课,做到了尊重对方,又让对方回答起来有成就感。
3、将知识吸收,输出反馈。得到了对方的回复了,这时就要学会输出,把自己总结的内容整理出来,反馈给对方或者写成文章。因为输出是一种快速掌握知识的好方式。这样不仅可以确认你的掌握程度,帮助内化,还可以通过和对方的互动,让他愿意和你有更多的探讨与交流。
听起来很理论,有木有,OK,举个栗子,让你瞬间领悟。
拆书家的案例——在上个星期的时候,我在朋友家吃饭,还没正式吃饭前,看到朋友在厨房做饭,之前就一直想学做菜,就对朋友说:我想学做菜,你教教我呗?当时朋友就简单敷衍我说好啊,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我给的问题是一个很空泛的问题,我并没有说要学什么菜系,哪些菜,给谁吃等等。我的问题没有目标,很难回答,也让人不想回答。
所以我应该运用这三个步骤:第一步:目标明确,充分准备。我想要在过春节时给老公和老公家人做几个菜,那么做他们喜欢吃的菜是我的目标。接下来我要研究下准备学的那几道菜,多找些步骤,用到哪些食材相关资料。第二步:提出组合拳问题。然后给朋友打电话去她说:我想做酸菜鱼,盐焗鸡等等。你说看见网上的做法有好多,比如用的鱼不一样,材料哪些不太一样的。要做给爸妈喜欢的菜,养生的菜有哪种呢?第三步:吸收,输出反馈。最后我邀请她下个周末过来我家吃饭,根据她的指点做了一些菜,还加了汤,以及凉拌菜。问问她口味如何,搭配的怎么样,哪里需要调整等等。这样做更容易让被请教的人感受到我提问的诚意,以及一个互动性。不会让对方觉得我的问题过于简单或把她在当百度使用。而且通过第三步的输出反馈,对方会更加愿意与我做深入沟通,交流。
你可能会说,有时候我急着要答案,自己去研究需要花很多时间。这个三步法用在对系统性问题更合适,只是如果只是一句话的答案,就不适用本方法。比如问:你今晚回来吃饭吗?这种就不适合了。
不由自主,联系到个人经验。
年初,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区图书馆举办的“悦心读书会”活动,邀请的嘉宾是一位本土作家,结合个人的经历,他分享了自己的一本散文集——《二十四节气》。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作家,我是相当的激动,毕竟能和周晓枫这样的知名作家做朋友,本身就不简单。分享结束后是提问环节,全场的空气安静了一会儿,我本着打破寂静的目的,第一个站起来提问了。“X作家,您好!个人十分喜欢文艺类作品,但是走出校园之后阅读得比较少,因为工作需要和环境影响,阅读的书籍偏致用类,请问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呢?”就当时的活动而言,我的问题略显空泛,并不契合主题,作家三言两语就带过了,很郁闷哪。
借由这个判断,我做了深刻反思:首先,我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了解这个作家,也没好好阅读他的作品。对于问题的目标也不够清晰,我是想更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这本书?还是想了解作者的写作经验呢?如果再次参加读书会,我会提前阅读分享的书籍,有疑问的地方做好笔记。
其次,如果运用组合式提问,层层推进的关系,那么可以这样来提问:书中的章节并没有严格按照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来,是有什么特殊原因呢?
您的文章中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平时是有刻意积累吗?
您作为一名军人,平时有固定时间来写作吗?
您是如何保持深度阅读的习惯呢?
针对现代的年轻人,能否给一些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建议呢?
像您这样的作家,对我国散文作品现状怎么看呢?
如果当时这样具体来提问,可能他就感兴趣,会娓娓道来。
第三点就是要将知识吸收,输出反馈。分享会上,我做了笔记,一直没有整理,经过反思,我决定今天整理好,输出一篇文章。
目标与行动:本次全国RIA训练营,我参加了写作组,目标是1篇作业要转化为1篇鲜活、有趣的文章,通过简书发布。
1、目标要清晰,充分准备。发布作业之后,第二天早起完成,中午前发教练,并在作业完成一天内转化为文章,文章同时发教练和写作组微信群,并采纳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写作目标与个人日更简书的目标具有关联性,此前,我已加入了写作组的微信群。
以木门师兄和泉水宝宝为榜样,木门师兄是逻辑清晰、言语幽默;泉水宝宝是写作达人,简书成果九十多万字,写了二本电子书,还出版一本书,是我的偶像。翻阅过他们的简书,学习了20+篇精选文章。
2、组合式提问,层层推进。在作业的基础上如何修改成文章?关于这个问题需要转化为具体问题来请教大家。如果只是说“请教练多多指教”,估计就没有后文了。利用组合问题请教教练:
“文章的结构是否要严格按照RIA的顺序来写?”
“自身的案例和经验总结能否扩张一些?”
“可以用建议和方法论代替A2(目标和行动)吗?”
“转化文章的质量有衡量的标准吗?”
“能否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底层思维能力呢?”
3.输出文章,根据教练和写作组的意见进行修改,正式发布简书,分享到所在的组群。
三、提出正确问题=解决大半问题
两周前,我参加了一个时间管理桌游活动,我提出了三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让宝宝八九点入睡?”对于一个被宝宝耗尽早晚精力的夜猫子来说,宝宝八九点入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老师的解答比较简单,但是我得到了一位幼儿睡眠管理师的帮助,她正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我自己找到答案。
“你宝宝晚上什么时候睡觉?”
“以前还能保持在9点左右早睡,近期都是11点-12点才睡。”
“你宝宝多大了?”
“一岁多。”
“什么时候开始晚睡的?”
“一岁以后。”
“期间发生什么变化了呢?”
“大概是因为自己没有全身心陪他玩吧,毕竟我也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你是怎么对待他的反应呢?”
“他总是撒娇,粘人,我不能够安心读书或做其他事情,有时候让人很烦躁,会忍不住吼骂。”
“宝宝还小,三岁以前都是非常粘妈妈的,妈妈如果能够给予无条件的爱,才会让他内心得到充分满足。”
“道理我也懂得,但是时间有限,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各种杂务,还要时刻关注他的需求,很多时候确实不能够做到无条件。”
“你平时陪他的时间多吗?你是怎么陪伴孩子的?”
“下班后回家陪他、周末带他出去溜达,时间充足的话还是能够用心陪伴他的,经常跟他一起玩游戏。”
“临睡前给他玩什么游戏呢?”
“游戏没有区分白天和晚上,都是玩积木、火车、小车、拼图、球类、跳绳这些。在床上会玩看书、打闹、举高高等游戏。”
“积木、阅读这些习惯挺好,但是睡前不宜玩过于激烈的活动,比如举高高、跳绳、打闹等,让他更加兴奋,难以入睡。”
“以前也有睡前听故事的习惯,现在他的注意力没那么集中了,也不怎么愿意听完。”
“是不是有其他原因呢?比如说家里看电视,睡前没关灯?”
“确实有,最近给他看了动画片,他也迷上了。”
“你看,孩子的问题大概你也清楚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运动不足,这个阶段他的身体快速发育,需要大量运动来消耗体力,晚上才会更快入睡,跟我们运动的道理是一样的。”
“刚开始需要有一个调整期,先从10点上床,关掉大灯,开暖色的床头灯,不要玩剧烈的游戏,可以跟他一起阅读、讲故事;慢慢地,提前到九点,时间长了,就会调整回来。”
“谢谢您,我知道怎么做了!”
这时候,我也恍然大悟,原来答案都在问题里,她通过了解我和宝宝的情况,间接地告诉了我答案。
所以,以后遇到问题,不妨先问问自己,上下五连问,答案自然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