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和新批评只关注文本,这是一个超历史的,如果没有历史维度的,它势必会走向科学的道路,走向客观性,这样的精神内核和胡塞尔的现象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即他们都试图要找到那个不变的结构,那个不变的真理。
但这个真理,这个结构是值得怀疑的,换句话说,它是先天存在的还是人为主观建构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后面的憎恨学派,例如解构主义(恨逻各斯中心主义),后殖民主义(恨西方中心主义),女性主义(恨男权中心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则都是试图对其的修正和补充。
就像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理论,文学是一个文本,文本后面体现的是权力话语。他的《政治无意识》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作为社会象征性行为的叙事。叙事这件事情,表面上是讲一个个人的故事,但是事实上来讲它是一个社会权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多方博弈的象征,然后将一个多方博弈的社会整体浓缩进了文本中,而这个文本就体现了某种政治无意识。
这种意识形态体现在阶级,性别,种族当中,分别对应的理论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的是阶级问题,女性主义探讨的对象主要是性别问题,后殖民主义关注的则是民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