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当一个陌生人向你走来,可能他还咧嘴笑笑吧,然后就一把抱住你,你会什么反应呢?
这种问题,我想大家应该在看完后就立马有答案。
激烈的,一拳挥过去,再加上一巴掌,MD神经病!反应慢半拍的,楞一下,尖叫两声。胆小的,也会立刻后退远离。反正,在我看来,我是绝对不会开心的笑起来,再回抱这个陌生人的。
但是前两天我就见到这种情况,左思右想想入非非想不通啊,那写上来听听大家的想法吧。
其实不是我,是我的女儿小桃子,抱她的是对她来说是陌生人的各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那天是我表弟的婚礼,各种亲朋好友聚集一堂,表的堂的亲的熟的生的,有的我认识,有的连我也不认识。
大家或出于对小孩子的喜爱,或出于亲情的流露,笑着说,来来来*姨抱*叔抱*爷抱*婆抱⋯⋯刚开始的时候小桃子还懵的,抱了一会换了两人了,缓过神来了,一撇嘴,一打挺,张嘴大哭。我和她爸抱过来拍两下,情绪平复了。另一波人走过来啦,*姨抱*叔抱*爷抱*婆抱⋯⋯重复N次。最后呢,我们家桃子妹妹就采取防御措施了,一见有人走向她,扭头,撇嘴,皱眉头,要是这个人刚好伸出了手,那她立马开始掉眼泪。就是这样了,还是有些叔叔阿姨要来个爱的抱抱,碍于面子也不得不让桃子妹哭一回,其实心中是拒绝的!
然而,最后的结局还是免不了被教育
怎么把孩子带得这么娇?
这么小气,不出众,长大了怎么得了?
就是惯的,打两顿就好了!
抱着她,任她哭,哭两次就好!
⋯⋯
然而我的小桃子才五个半月,你们是亲人,但对她来说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当一个陌生人向你走来,可能他还咧嘴笑笑吧,然后就一把抱住你,你会什么反应呢?
很多人会说成人和小孩子不一样呀。
有什么不同呢?
只不过是认为成人是独立的人格,要去尊重,而小孩子小,不懂事,没感觉,所以可以不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去对待。
真的没感觉吗?
听我说这件事的时候,小T说了她小时候的一件事,具体什么事情忘记了,当时的感觉现在还记得。应该是她说错了话,她妈妈当场很严厉的对她说:别乱说! 一下子懵了,为什么不让我说?以前说的时候还好好的呀?那究竟该不该说?当下次遇上同样的情况,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再脱口而出,会迟疑一会儿,次数多了就会沉默。妈妈也会一个劲说:快说呀,在家不是挺会说么?然后也会听到这样的评论:这孩子怎么木木的,不说话?怎么不出众哟?没出息!成不了大事!继而被贴上"不出众""害羞""内向"的标签。
小T说,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或者事后妈妈告诉她那句话为什么不能说,怎么平时可以说,那个场合却又不能说了,也许就会不同。
由此看来,孩子的问题大多是家长的问题。我们是否在正确时机做到适当的引导,而不是逼迫他们在我们想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时,做一些也许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
桃子虽然才半岁,我也看了不少育儿文章,听过几场线上讲座,看了几集育儿专家的视频,不敢说成了育儿专家,却也耳濡目染的对"共情"、"无条件接纳"这些个关键词比较熟悉。
共情,这个词指的是同情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对她的处境和遭遇感同身受。
所以,如果一个陌生人莫名其妙的抱我,我是绝对不会开心的笑起来,再回抱这个陌生人的。那我为什么要去要求孩子做到这个呢?孩子认生,或者害羞不就是她本身的特点吗,就像她皮肤白,单眼皮,胃口好一样。如非必要,干嘛去武力强硬纠正?希望每一个成人都能去尊重孩子与生俱来的特点与个性,外向活泼的孩子不少,内秀文静的孩子也有许多,干嘛把他们复印成同一个版本?
我们对孩子诸多要求,可是孩子对父母可是毫无条件的接受呀,没听说哪个孩子说,我爸妈不出众,不会表演节目,不会讲故事,不会唱儿歌,我很不满,我要改掉他们不好的习惯!
有一个很温情的对话:
妈妈:不准再吃巧克力了,不然妈妈不喜欢你了!
孩子:妈妈不喜欢我,可是我还是喜欢妈妈呀。
好感动呀,希望我也能做到并且始终如一的爱我的宝贝,爱她的本真,爱她的小个性,爱她的全部,不因为任何场合的不同而改变,不因为任何世事观点的改变而改变。如果她是白昼,那她将拥有明媚与阳光,如果她是黑夜,那么寂静与群星亦将拥她入怀。
愿她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