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几则最近的新闻:
有不少言论认为,堂堂硕士,甚至是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抑或是中山大学这样的985名校,居然在当油漆工、在开摩的,感觉“人生不值得”,再加上一个深圳某街道办的办事员岗位,引得上百博士竞聘;不禁令人唏嘘感叹现在学历贬值内卷到了何等地步。
现在的学历鄙视链一般是:
顶级名校(清北复交等,不超过20所)——>双一流、985——>211——>二本——>三本——>专科——>中专
海外留学的只认藤校和叫得上名的有限几所大学,其他都处于鄙视链的中下端。
01
开宗明义:
——学历鄙视链这事,在现实中的确存在,在咱们中国还特别严重,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不是官方机构发几个红头文件就能抹得平的。从体制内招收录用的公务员,到央企国企校招,再到大厂的招聘,都能切实的感受到学历鄙视链的存在。
——学历鄙视链是社会共识的结果,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多少年来形成了思维惯性,短期内很难根本性改变,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纠正学历鄙视链。
——在没有开辟出来新的产业之前,在现有的职场格局下(体制内——>央企国企——>大厂——>广大中小企事业单位)各种内部摩擦剧烈的科层制,学历鄙视链只会更加严重,而且基本上无解。只有到达某个极度内卷的临近点,才可能否极泰来。
02
学历的本质是什么?
分层。
从社会意义来说,学历,本质上是快速把人区分出三六九等的手段,它可以快速给人贴上标签,把人按学历搓堆儿,简单粗暴,也蛮不讲理,但是胜在快,好操作。
对个人而言,学历更多是一种身份标签,在中国这个爱攀比的社会,把学历、职业这些标签一摆,人们很容易(自以为是地)区分出高低贵贱。
当然,不少人也同样明白,学历这玩意儿离真才实学、离真正的市场价值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除了体制内的铁饭碗,没人会仅仅为了一个标签而掏钱买单;但既然大家都认可这种高低贵贱,认可按学历划分出来的三六九等,实际上也就认可的学历鄙视链本身,当然就要承受学历歧视链带来的压力和不爽了。
我在其他文章曾经谈到过:学历这东西,有比没有好,早拿到手比晚到手强——但是需要控制住时间和金钱成本,不能把大好时光都耗费在一个身份标签上。
03
学历对于个人的意义:
(1)借助身份标签自我激励。这有些自我“洗脑”的意味,但无所谓,只要能让自己持续进步,洗脑就洗脑吧。可别陷得太深,真以为有了学历,高薪,白富美就该理所应当的唾手可得,那就错了。上面那两则北大、中山大两位硕士的境遇,很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残酷。
(2)既然上了大学,那么从大学需要学到手和养成的恰恰是这些:
——好习惯
——独立思考能力
——深刻而多维度的思考框架
——自学能力
——坚毅而愈挫愈奋的品格
——宽容与合作精神
那些证书(你可以拿出来炫耀的标签),倒真成了副产品。这种关系比例,孰轻孰重,自己心里要有数。
04
如果本身学历不高,该如何自处?
也没啥。别失去信心,按上面的分目标(好习惯/独立思考能力/深刻而多维度的思考框架/自学能力/坚毅而愈挫愈奋的品格/宽容/合作精神)修炼自己,终身修炼,重点放在“历”上——把自己的学习和修炼历程详细记录下来,做出自己的产品,以自己的经历和产品说话,在一个公开而流动的市场上,日子一样可以过得很滋润。
关于自我修炼,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就有很好的典范: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还有曾国藩的事迹,都值得好好借鉴。
05
如何跳出学历鄙视链?
二本、三本、大专、中专,无家事,无背景,无资源,乃至那些虽然身负“双一流”标签但境遇不好的人,该怎么办?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让自己有完整而详尽学习和研究历程,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立足;而不是靠标签吓唬不明就里的人。
——绝大多数人不适合创业,所以别被那些激昂的创业故事所迷惑,脚踏实地,先站稳脚跟,再徐图发展,比什么都重要。扔掉“逆袭”、“弯道超车”那些不切实际的愚蠢念头。
——专心 一致,日拱一卒,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长时间积累前进。
——近几年比较难熬,没找到退路之前,没找好下家之前,别轻易辞职。
——以世界为舞台,眼界放开,扩大格局,如果国外的机会比国内好,那么移民也是一种现实有效的选择。
——在时间和财力可控的前提下,提升自己的学历。我们没有必要逆社会共识而动——即便这种共识明显是偏见,也没必要公然叫板——但也别为了一个身份标签搭进去自己最宝贵的年华。
这就是学历鄙视链底端的人们该有的策略。
END
最后,请各位看官注意:今后若干年,会是大家比较难熬的日子,越是处在鄙视链的下端,越会遭到更多的白眼,但是不怕,心里藏着一支蜡烛,让那若隐若现的微光引导你,那是希望和盼望的亮光,别让你心中希望和盼望的微光熄灭。
KEVIN.H.STEWART
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