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有包容心,不能对身边人产生共情,冷漠无情。你知道背后的真正原因吗?
前段时间,我听樊登说了某书中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在很多家庭经常上演。
大多数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有包容心、慈悲心,不会对身边人产生共情,是冷漠无情的人。
真实故事是:孩子和爸爸兴高采烈地玩沙子,堆城堡。当父子俩玩到很高兴,忘我时,突然,远处妈妈对孩子说:“宝贝,你该来学习,看书了。”而此时,爸爸一句话没说,就直接走开了。
孩子对刚才的游戏还念念不忘,突然就要听妈妈话去学习。这时,孩子的心理转变不过来。
因为从上一件事,到下一件事少了一个转折,中间没有衔接。这样,很难让孩子没有负面情绪去接受接下来的安排。所以,孩子心里多少对父母肯定心存怨恨。因为这种父母控制欲大,很多孩子根本不敢说出自己的当下的感受,只能把抱怨积压到心里。
孩子在此环境中成长,长大后,内心深处会积压很多负面情绪。因为他们内心负面情绪没办法表达出来,所以当他们看到别人生气(愤怒、痛哭等)有很多负面情绪时,会觉得这是正常现象。他们从来没表达过自己的感受,没被关注过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他们再也不会表达感受,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压抑或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样的人,生活顺利、开心时,负面情绪很容易得到释放。一旦生活遭遇困境,又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负面情绪越积越多,最后被负面情绪裹挟变成一个冷漠无情,毫无包容心、同情心的人。
而故事中,正确引导方式应该是这样:
妈妈走过去,看到孩子堆的城堡,摸着孩子的头说:“宝贝,这城堡堆得很漂亮啊!可是,现在你爸爸到上班的时间,要去上班了。咱们下次再玩这个堆城堡吧!现在妈妈陪你看会书,读读故事好吗?”
回忆小时候,我的心里感受从没有表达出来过,负面情绪更没被关注过,我常年在命令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从小,我不敢对父母有半句怨言,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所有感受,恐惧感很大,害怕父母打我。
我不能怪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好。因为在那个孩子众多的年代,父母整天有干不完的活,哪有时间照顾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能把我们含辛茹苦地养大就很不容易了。
况且,他们的父母也是这样教育他们的,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现在我对父母再不知恩图报,也不能去抱怨自己的父母。
可五年前,我是一个心眼特小,爱抱怨、没有包容心、冷漠无情的人。从小,我对父母有诸多抱怨,就把负面情绪一直深深埋在心底。
婚后七八年,我的婚姻生活遭遇大挫折,我被负面情绪(嗔怒、委屈、自责、羞愧、恐惧等)包围、裹挟。精神已经奔溃,多少次想一死百了,最终心又不甘,没有死的勇气。
五六年前,机缘巧合开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fo法)成长自己时,我终于有勇气一个个面对,去关注自己的负面情绪时,才把自己内在“小孩”一个个疗愈好。
负面情绪的出现,是在向我发出求救信号,ta急需要被关注、被接纳、被爱。
如何疗愈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可以看一行禅师的《与自己和解》来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
然后,我终于生发出包容心和同理心来,能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了。
爱自己,就是发现自己内在的负面情绪。去关注ta、接纳ta、爱ta,包容心、慈悲心就能生发出来,能对他人产生共情。此时,我们才学会接纳身边人的缺点,也才学会真正爱自己,爱身边的人。
所以,从小懂得表达自己感受,负面情绪被关注过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学会包容他人,对他人产生共情,产生爱。
从现在开始,觉知当下,改变自己不正确的做法。允许孩子表达自己,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接纳,做一个有爱、有智慧的合格父母。